论坛首页 最近的话题 最近的帖子 搜索 faq  


注册 | 忘记密码   open id
Messages in this topic - RSS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企业借救灾作秀应不应该

今日谈
4/24/2013

quyongmail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4月20日雅安地震后,引起举国关注。不少企业和个人纷纷捐款捐物,但也出现了有些人、有些机构把灾难当成自我表现的营销平台:一些企业打着赈灾的旗号, 举着一张吸聚眼球的大支票,表现自己的捐款数目;一些打着各类广告品牌的“救灾车辆”在生命通道上招摇过往,包括满载着“汇源果汁”、“王老吉凉茶”等产 品的车队,争相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为的是让媒体拍到了各自的广告招牌……

企业以救灾为名大肆宣传自身,实际上是在消费灾难,既是对遇难同胞和灾区人民极大地不尊重,也是对生命尊严与公众情感的亵渎。


加多宝被网友逼捐1个亿:谁捐得多以后就喝谁

企业营销黑手弄脏捐赠善意

  • 某些企业之所以公开冠名救援队,原因之一是“××公司”很容易进入媒体报道抗震救灾的视线,企业不仅借机免费做了一次“广告”,而且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不得不说,这是聪明企业的聪明做法,但也要意识到这是一种小聪明,难免会被公众认为是在消费灾难.

  • 对于以企业名称冠名的抗震救援队、抗震救援车,不少网友的第一反应是某些企业在借机做“广告”,因而引发不少质疑和批评。
    有建议认为,要想理性救援有两种办法:其一,在政府有关部门引导、管理下,在不给救灾添乱的情况下,才适合靠近灾区或进入灾区。其二,企业捐助的物资,未必非要通过自己的车队来运输,也可以由有关部门统一运输。若缺乏科学引导,某些企业难免会在救灾中夹带“私货”……



灾难中的作秀难逃人民厌恶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撰文指出:举目望去,在一个拥有现代文明的社会,很少见到灾难面前,企业家和媒体人如此不加遮掩地作秀。大难当前,灾害 一线的实情如何,处在痛苦中的人们有什么需求,亟待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这些才是讲求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的社会中最需要报道的信息,而不是谁谁围绕救灾 的表现,哪个媒体的记者第一个赶到现场了。后者不是在报道灾难,而是在表现自我。

  • 媒体、官方、企业等,这是影响社会的基本构造,是社会的示范力量。一个良性的媒体、企业和政府机构,追求的目标肯定应该是超越自我,而不是沿着底线 走;应该表现出自己的道德高度和责任意识,而不是只想着建立自己的形象。灾难面前,媒体和舆论领袖把自己抬在前面,超越了救灾和灾民本身,这是一种价值观 上的倒错。
  • 其实,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灾难面前,任何一种价值倒错的表演都难逃人民的厌恶和讥讽。官员、商人抑或媒体概莫能外。这个道理聪明人都懂。在影片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那个小丑不要钱,堆成山的钱被他随手烧掉,因为他说:那是最cheap(廉价)的东西。他的目标也很简单,只是为了追求一点技术 含量。他的名言是:“你只是普通的罪犯,一点品味也没有。”看看吧,即使我们要追求自己的名声,恐怕也要学学这个小丑,提升一点作秀的技术含量……



国外企业的慈善之道值得学习

  • 在日本,地震发生头一周内,媒体只播放捐款信息,并以快讯形式告知民众索取物品的渠道。对企业和个人捐款,日媒则一律不予报道。不会办企业家拿写着捐赠数额牌子在镜头前亮相的仪式。若他们真想捐钱,偷偷地捐钱也可达到目的;若想做广告可买广告版面……

  • 在美国,从20世纪初的卡耐基、洛克菲勒到世纪中的福特,到世纪末的比尔·盖茨,都遵循“发了财就捐赠”的传统。钢铁大王卡耐基曾在题为《财富的福 音》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信仰: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跻身上流社会,但他一旦拥有了财富和荣誉不应该独享,而有责任帮助那些还在苦难中挣扎的“兄 弟”,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 美国的慈善事业和美国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很大程度上秉承了欧洲慈善家的传统,是建立在“互济”基础上的。美国最早的慈善家之一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他通过大量的个人捐款创设公益机构,为社会树立了榜样,并因此形成了传统的慈善或公益事业。

  • 美国大企业大都设有基金会,基金会往往以企业创始人命名。每年,企业要将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基金会,以用于公益事业。有的基金会还接受外来捐款。比如,盖茨基金会2006年就接受了被誉为“股神”的亿万富翁巴菲特370亿美元的捐款……



微博热议
易枫之城:当地震事件变成企业、个人形象宣传与营销的手段,当灾难成为别人发财成名的手段,当作秀盖过了灾区人民的声音……社会舆论应当重新审视,回归灾难的悲痛与悲悯本身,而不是让灾区变成做秀场、名利场!
赤果果的大樱桃:不要再宣传谁或者哪家企业捐了多少钱了,就算每个中国人捐一万元,灾区的救援情况并没有因为捐的钱多而变好。
-咕叽咕叽-:真心觉得,“消费灾难”这词儿太贴切了。各大企业纷纷借着灾难打出宣传牌,一个个“救灾车辆”身披巨幅的品牌名称涌入灾区。作为一个旁观者,无意吐槽。做善事不留名,我们的小学课本上都有教过,深感这才一种真善良。像那些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们致敬。
秃奔:其实不管目的是什么样的,只要能传播更能量,只要对灾区有用都是好的,俗话说的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比如企业捐款对灾区有用,为什么就不能给他们免费做做宣传呢,途径目的都不要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LYSA健健:真的很讨厌那些利用慈善宣传自己企业的人,每次见到那种转发一条就为灾区捐献一块钱的企业真的想爆粗口,要捐就痛快捐,不捐就滚一边去。



推荐专题

高调慈善 陈光标的钱从哪来?:当陈光标对莫言喊出“标哥在北京黄金地段二环以内有13套商住房、2处别墅,想要的话,尽管来取”时,百姓对其的争议达到了顶峰……


慈善裂痕 谁吞噬了我们的捐款?:富豪黄怒波称,自己将把一半家产10亿捐给北大,而选择北大的原因是“不信任官办慈善机构”……


本期责编:张宏君
联系电话:65986000
投稿邮箱:biz_gaojian@yahoo.com.cn

本期结语
在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履行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公众没有必要将企业捐赠与道德进行绑架,企业也没有必要将灾难面前的捐赠作为一个营销的平台,进行自我的宣传。


edited by francis on 4/25/2013
0 固定链接
4/26/2013

quyongmail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0 固定链接
4/26/2013

暗天使
暗天使
Posts: 1232


顶一下二楼的
0 固定链接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企业借救灾作秀应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