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最近的话题 最近的帖子 搜索 faq  


注册 | 忘记密码   open id
Messages in this topic - RSS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为状元立像,应试教育之过

今日谈
|
5/3/2013

quyongmail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2013年05月03号 第1118期
为状元立像,应试教育之过 日前,湖北恩施州来凤县某高中突然竖起了一块雕像,雕像的原形型是该校2012年高考时,以668分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 杨某。去年高考发榜当天,该校曾组织师生举行庆祝活动,并用轿车载着杨某游街。目前校方已开始拆除该塑像。很多人表示为平民子女树立榜样无可厚非,也有人 认为是“伤仲永”行为,这种立像该提倡吗…【详细】

状元“泯然众人”,说明状元热脱离现实
湖北来凤县某高中树立一座状元雕像
游街、立像、“状元内裤”,状元热成中国独特风貌 每年高考结束后,很多出省、市状元的学校都会高调宣传高考状元,悬挂状元榜、拉横幅、挂状元照片、开新闻发布会、刊登 报纸等都十分常见。不过从2007年起,先后有海南、广东、江西、江苏、重庆、山东等地明确禁止宣传炒作“高考状元”。但很多学校仍然会宣传,2011年 南充各中学校门口,都挂有两至三条的横幅,2012年还有咸阳两学校挂出同一横幅“高考状元出我校”的情况发生。恩施的高考状元游街、被立雕像的情况比较 罕见,可只不过是中国学校“状元热”比较夸张的一种。
宣传状元的不仅仅是学校,很多商家也会利用状元推销自己的产品,“高考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宾馆或房东推出“状元 房”,专家推荐的“高考食谱”,商家推销据说能够增智的营养补品,还有的状元被搬上商家广告牌,甚至有商家利用高考状元代言内裤。“状元经济”还体现在政 府对状元的奖励上,2010年东莞石排设500万奖学金,考北大清华学生奖5万元,东莞文科状元获奖21.5万。可见,中国几乎是全民的状元热。【详细】
然而1977年至2008年,1000余位高考状元无一顶尖人才 在人们的预期中,状元们在名牌大学或热门专业接受着一流的高等教育后,自然而然会成为未来的职场精英。然而,曾经的高 考状元们并没有如人们预期一样,真的成为了职场精英。2011年,媒体曾公布这样一个调查结果:自1977年至2008年的32年间,中国内地的1000 余位高考状元,无一位是在学界、商界、政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很多人因状元光环曾为找工带来不少好处,但也有很多人因为交际能力不佳、综合素质不强而成就业“困难户”。高考状元卖 猪肉、卖菜、捡垃圾、成挂科族的新闻也稀松平常。可见,高考分数线并不是人生幸福的分水岭,现代高考状元只是“分数崇拜”的产物而已。状元不等于职场精 英,更不意味着一定有所建树,现今的状元热明显只是分数崇拜,严重脱离了现实。【详细】
为什么状元热热度不减?
2012年6月25日,来凤县现“状元游街”。
公办学校、教育部门视状元为政绩 对高考状元这一小概率事件的宣传和奖励,和宣传中彩票无异,给社会和他人的所谓激励,不过是一种幻觉,“那些在街上被 城管赶来赶去的孩子才是需要激励的人,即使他知道隔壁住了一个高考状元,他有社会资源和可能性变成高考状元吗?”高调宣传状元激励作用并非明显。学校、教 育部对状元的宣传,更多的是为了政绩。
每年高考结束后,很多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都会把学生分数下发给市地招办,各地、各学校对升学人数一目了然,依据升学率排 名次、论奖惩,成为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并且奖惩砝码“越来越重”,升学率高的学校,有的奖励出国游,有的发红包,有的甚至重奖小轿车。一些基层地区 甚至把升学指标分解到学校,升学率上不去,罢免校长职务。高考分数高了,地方政府脸上有光;学校社会声誉高,生源多,收入多,老师待遇也跟着提高。据媒体 报道,一个省级状元,竟然有可能带来高达百万元的直接经济利益,让状元本身、状元所在中学甚至状元所在县市一夜之间名利双收。【详细】
民办中学用状元来获得更多的生源、打广告 来凤县高级中学,是一所教育经费完全自筹的县级民办中学。当一所民办中学要为考上清华的学生雕像,并不惮于溢美他为 “平民教育的神话”,这本身是否就为看得见的反证:在类似的民办学校里,甚至是更广范围的普通中学中,考上清华等名校,已是一件太艰难的事情?因为太少, 所以偶尔的考取难免就令校方激动难抑,急匆匆要借由学生雕像,来为学校本身树碑立传。究其原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通过状元来给自己打广告。
学校就像批量生产同质化学生的加工厂,学生是在这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于工厂而言,如果生产出了一个好产品, 并且还在比赛中获得了省优、部优的称号,那么着实是该好好宣传一下的,即便是抬着在街上转一圈推广一下自己的工厂也不为过,能号召更多的人购买自己的产 品。有媒体曾报道,每招来一名学生就能给学校带来一年1600至2000元的学费收入,加上住宿费、伙食费等其他开销,都能给学校带来经济利益。从所以在 各地纷纷力推高考状元,甚至闹出数十人腰鼓队、阅兵式游街闹剧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在作祟。【详细】
应试教育下,家长、学生的“分数崇拜”心理 中国的状元情结,持续上千年了,状元及第、天子门生,一登龙门便身价百倍,可以立马写入省志、县志、族谱、家谱,足以 辉映千秋。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草根百姓而言,崇拜书香,往往就朴实地落墨在了状元头上。虽然现在的高考不同于科举,但民众仍然有浓厚的状元 情结。
因此,现今炒作“高考状元”一个很大的负面结果是在全社会强化畸形的分数崇拜心理,也就是对应试教育的崇拜。今天,高 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考高分—上名校—进机关或大企业,仍然是很多家长和考生心里最理想的人生路线,要实现这一人生目标,高考仍然是“华山一条路”, 因此尽管各地禁令频出,但追逐升学率、名次、状元之风却并未遏止。“多地考生高考前拜孔子祈福 家长1800元请状元符”的事情时常发生。【详细】
更该关注的是,应试教育脱离社会现实
图为游街队伍中的腰鼓队。
教育的任务不是培养状元,而是教学生以知识和技能 中国的“高考状元”一直是香饽饽,名牌大学竞相录取,而美国的名校对“高考状元”并不特别重视。有关资料显示,美国 SAT(全国性的SAT考试,类似中国的高考)考满分的学生申请哈佛大学时,高达61%的被拒绝。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名校。美 国大学对考生实行多元评价,SAT的分数只是其中的一个评价指标,且只占25%左右的权重。很显然,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大家不会关注SAT的满分获得者, 也不会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成绩,而会鼓励学生多元发展。
中美高校对待“高考状元”的态度如此迥异,完全在于不同的“人才观”:在中国高校眼里,高考状元是难得的“人才”;而 在美国不少高校看来,“人才”不是“高分宝贝”,而是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兴趣广泛的“与众不同的人”。这一点,一名哈佛大学校长曾说得很明白:“光学 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开创新天地的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单关心自身专业领域是不足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关注 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详细】
“中国式人才培养”太关注分数,把教育的任务最后变成培养状元,而不是教学生知识和技能。中国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便是注重书本知识,为各种各样的考试准备着、忙碌着、痛苦着,并为此牺牲了在创造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培养机会。这种高分状元显然跟精英人才不是一个概念。
只有当状元都成为社会精英,状元才名符其实 一个人成才是长期努力的过程,高考成绩最多只能代表其中学阶段的知识把握水平,但中学阶段的知识只是初级知识,一个人 成才与否,要靠中学阶段后的长期努力,高考状元如果后来努力不够,流于平庸也正常不过。而且能否成为顶尖人才,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因素,状元未成顶尖人才也 不奇怪。所以状元并不能代表精英,如果哪天中国的状元都变成精英了,那个时候的状元才是名副其实的。对一个孩子阶段性的偶然分数大肆宣传,只能让社会对状 元和人才的认知出现偏差。
现行的教育制度,是把大学设定为改变社会层级的一道门;为此而生的高考,执行的是社会分层的功能,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只是在一味以竞争标准去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有状元表示“黑猫白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我们只是追求比别人逮得多逮得快,却忘记了为什么要逮耗子。”改变应 试教育,当教育变成真正塑造人和人才的时候,我们再来高调宣扬我们的状元也为时不晚。【详细】
结语 即便贫困县的孩子能够成状元、考上好的大学,改变命运也只是小概率的事情。应试教育,不过是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画了一个饼…
0 固定链接
|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为状元立像,应试教育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