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2013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
比拼捐款数额是亵渎慈善 四川雅安地震大大激发了国人的爱心,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中小学生,国人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然而有一些媒体、机关 和个人喜欢公布“捐款排行榜”,将企业和个人捐款额公布供人比照。人民网发布的一条对比苹果、三星、诺基亚捐款额的微博,更是被网友批评。将善心拿来比 拼,是对慈善的亵渎…【详细】 “捐款比拼”脱离慈善宗旨,让慈善变味 网上流传的捐款排行榜 演艺界:捐款多少,已经不是自己的事 从雅安地震发生那一刻开始,全国各行各业单位和个人便加入到捐助行列,演艺界可以说是大额捐助的来源之一。然而明星捐 款,却在网络的催化下变了滋味。网友们针对捐款数额的比较,形成了实质上的“逼捐”。有人发出质疑,“怎么有些明星捐得这么少?”而那些没有公布捐款数额 的明星,也被质疑没捐款……在捐款这件事上,明星们真是难做,主持人李晨在微博上表达自己的不满:“捐了,骂!不捐,骂!捐少了,骂!捐多了,骂!捐了不 说,骂!捐了就说,骂……”这个时候,捐不捐、捐多少已经不是自己的事,甚至无关慈善。 学校:捐钱多的学生才是“好孩子” 时评作者张焱讲述了她的的亲身经历:前两天,孩子从学校回来,对我一伸手:“妈妈,给钱,我们要捐款了。”“要捐多 少?”“老师说自愿,但总归捐得越多越有爱心。”“你拿你自己的零用钱捐吧。”“那怎么够!有同学说要捐一千的。我捐一点点太没爱心了。”我无语。吃过晚 饭,打开电脑,孩子又叫我去看,他打开一个新闻网页,跳出一张大照片,一个满脸得意笑容的小男孩被一群翘着大拇指的同学围着,手里拿着一张捐款证书。标题 是“某某小学生两千压岁钱偷偷捐雅安灾区”。“看,他捐了两千元的。”看样子,孩子这种钱越多就是爱心越多的观念已经牢不可破了。 当学校一边高叫着“自愿捐款”,一边对捐款多的学生大肆宣传,让那些榜上无名的孩子们垂头丧气。一些学校在学生与学生 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搞“捐款竞赛”,有些学校甚至把捐款金额和三好学生、品德优秀等联系起来。对孩子们来说,这就是一种非常明确的心理暗示:钱就是爱 心,钱就是三好,钱就是自尊。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捐的每一分钱都是家长的劳动果实。用他人的劳动果实换取自己的荣誉和虚荣,这样培养成的 爱心其实就是一种不劳而获。 【详细】 机关:捐款有数额指标,是一项政治任务 一些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硬性规定职员必须捐多少数额。这是领导扭曲的政绩观作祟,怕单位捐款落后于人丢面子或影响 上级对自己的评价。在很多单位,捐款往往被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谁不捐就是“政治上有问题”。捐款变成“被捐款”,并不是新闻;“被捐款”变作“政治任 务”,也不是新闻──有的地方与大张旗鼓的“被捐款”配套,还订有考核指标,最厉害的一条是“一票否决”哪怕你这个单位什么工作都做得出类拔萃,但只要捐 款数额差了一点,就要被“否决”掉。有的单位为了完成捐款指标,连形式也懒得再做,干脆在工资中一扣了之。 不宜过多渲染数字,爱心与捐款数额无关 汶川地震时王石的万科公司被逼捐1亿 过分渲染数字的第一个结果是逼捐、被慈善和伪善 以是否捐款、数额多寡作为衡量爱心的标准,将捐款视为公众人物、企业的必然行为,都属于道德绑架。在“道德大棒”下, 捐款人已分不清自己是不是在做慈善,是为逼捐者而捐,还是为慈善本身而捐?当捐款数额成为判断明星或企业家道德水准高低的依据,并且这个依据被拿来热议, 这就与慈善本义无关,留下的只有一个无知和伪善的社会氛围。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王石身陷“捐款门”事件。汶川地震发生后,万科为灾区捐款200万元。不比较没事,一“上榜”就出 事。在当时,这笔款项同动辄上千万的捐助相比,确实不算多。此后,王石又作出诸如“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的表态,结果成为 众矢之的,饱受质疑与批评。迫于舆论压力,王石在灾区为“捐款门”事件公开道歉,万科公司也随即提出捐助1亿元重建灾区的方案。但即便如此,一些人仍然不 依不饶。这样的“慈善”,不如说是一种敲诈,道德敲诈。 过分渲染数字的第二个结果是不理性慈善 辽沈晚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沈阳百岁老人,22年捐款36万余元,自己每天的菜钱却不足3元,昨日他通过沈河区红十字会向雅安捐出全部积蓄103224.2元。汶川地震时他也捐了当时的全部积蓄6万元。 同样还有一则新闻:乌鲁木齐慈善总会在红山体育馆设立的捐款点迎来特殊捐款者,一名以乞讨为生的男子捐出了乞讨两个月所得1003元。但这却不是他第一次捐款,今年3月,他就曾向一位8岁患白血病女孩捐了200元。在短短40天之内,他先后两次捐出了自己全部积蓄。 捐出“全部积蓄”固然昭显大慈大悲之心,无论如何赞许也不过分。但对百岁老人、乞丐来说,在个人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的情况之下把全部积蓄捐出去显然不是理性行为。慈善讲究“量力而行”,媒体若是为了追求煽情效果,提倡社会效仿这种善行是对大众的不负责任。 拒绝捐款排行,别让道德成为包袱 08年周杰伦低调捐4千万被舆论冤枉为没捐 慈善是“我愿捐多少就捐多少,与你无关” 纠缠于名人、企业捐款数额,只是口水聒噪,甚至是道德绑架,传递不了任何正面价值。5年前,汶川大地震,台湾艺人周杰 伦捐款总额高达4200万,却因善举过于低调,不为外人知,以致外界误认周杰伦根本没有捐款,其一时沦为舆论靶心,到最后,严肃的慈善行为,甚至有了“花 边”色彩。直到后来央视为其澄清,公众才得以释疑;汶川地震,万科集团捐助220万,同样遭到舆论批评。这就使慈善陷入了一个伦理困境:慈善到底是要低调 还是高调,捐款是不是一定要与财富指数挂钩? 非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并不是评判慈善的正确逻辑。慈善不是宣示,不是姿态表达,更不是“我慈善故我在”。陈光标的“钱山”是一种慈善,周杰伦的低调、万科的220万也是一种慈善,将慈善举动、数额看得太重,无任何意义。【详细】 慈善是一种主动、自由、愉悦的个人利他行为,数额不重要 二十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阿伦特在论述善行或善工时指出,最好的善行有一种“隐匿起来、不被他人看见或听见”的性质。“善行”一旦公开化就逐渐失去其善的特征,不再单纯的善,而是夹杂了杂质的善。 捐款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自愿行为,其动力在于个体内在良知,其价值在于真诚。捐款活动的意义首先是道德的,而不是经济 的。从经济的角度说,以我们国家现在的国力,中央与地方制度并不迫切需要国民的捐助。而从道德的角度说,募捐的意义在于激发个体的良知,其最重要的评价指 标是诚(真诚)。一种慈善,如果使人感到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募捐者的真诚程度,这样做的结果或许能够短时间内提高捐款的数量,但是却付出了高昂的道德代 价:促使一些人搞投机活动,把捐款当作哗众取宠获得知名度的机会,甚至会形成以捐款数量为标准区分好人坏人的道德等级,极大地败坏社会风气。【详细】 可以说,对于一种纯粹的善行来说,数额是最不重要的组成。诚如王石所言,“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不论是单位还是个 人,量力而行就好,心意尽到了就好。在号召捐款方面,媒体和舆论也不应过度营造一种“比捐”的氛围,让企业和个人在这种“隐性强迫”之下承受不得不捐、不 得不多捐的压力。 结语 责人易,非己难。道德如果泛滥,个人自由将受严重威胁。搞慈善排行的唯一作用,是让慈善不再是单纯的慈善。
|
|
0
• 固定链接
|
4/26/2013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
“善行”一旦公开化就逐渐失去其善的特征,不再单纯的善,而是夹杂了杂质的善。
|
|
0
• 固定链接
|
4/26/2013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
|
0
• 固定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