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最近的话题 最近的帖子 搜索 faq  


注册 | 忘记密码   open id
Messages in this topic - RSS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为何中国社会信任度极低?

今日谈
|
1/9/2013

quyongmail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为何中国社会信任度极低? 1月7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从总体上分析了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其中调查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其他国家社会信任度怎么样,为何中国极低…

信任度为何又下降了 这是一个人人防备的社会


社会重构,从熟人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社会,信任度降低
笼统来说,中国社会信任度降低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而且可能还会持续降低。一个共同的感受是,生活在当今中国的很多人都已经感受到了当下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弥散在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存在于不同人群、阶层和行业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社会细胞内部。

对于信任危机,人们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社会转型必然会出现信任度降低。大家从过去的 “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很多人依然本能地希望把必须要相处的陌生人变成熟人,托关系、人找人,因为“熟人信得过”、“熟人好办事”。
对偶然相遇 的陌生人,则首先选择不信。公共场合看紧自己的包,如果别人委托看包,多半要摇头。面对陌生人的求助,心里先犯嘀咕,“不会是陷阱吧”。看到小偷,犹豫着 是否要干预,担心过后被报复。而诸如“扶人者被诬陷为撞人者”、“拾金不昧却被讨要更多的钱”等案例,更强化了“帮助人可能惹麻烦”的心理,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特权太多,高度不确定性,逼人如此
当然,社会转型并不能真正解释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特点和内在逻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不公。任何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基本社会正义和公正,也就不会有社会信任。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因为多年来的司法衰败,中国社会已经濒临无政府状态的边缘。结果是政府依靠“维稳”来维持秩序,而社会则依靠暴力甚至自己的生命,来争取他们所认同的社会正义。

特权太多,逼人无法信任,谁信任谁先吃亏,这种情况下,谈何信任。

每个人自己也有原因 冷漠不是偶然的。
稍加留意,多数人会发现,我们早已习惯用戒备的眼神、怀疑的心态来对待陌生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耳闻目睹好心的或善良的人被骗,或“农夫与蛇”之类的故事多了去了,人人自危,故大家总是用疑忌的眼光打量外面的世界,并用疑忌砌了一堵厚厚的墙将自己封 闭起来以求得安全,哪里敢随便和陌生人发生可能对自己造成损害的关联呢?

而媒介推波助澜,负面新闻一经广泛传播,就会“三人成虎”,扩大了这种不信任感,信任的问题,从此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有没有办法提高信任度

特权横行,逼迫人们不信任

信任的建立和保障必须依赖于法律,尤其是司法
社会学家卢曼在《信任》一书中曾说:信任总是与关键性的抉择有关,背信弃义所造成的损害,大于从被证明为适当的信任表示中将要获得的益处。信任与不 信任是累积性的,对受信任者的熟悉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狼来了”的小男孩过度消费信任度最终损失惨重,也正如商家、专家、政府目前遇到的困境。

这种困境的解决方式,除了厉行严格的法律规则和重建透明的监督体系之外,别无他法。社会角色之间信任的建立和保障都必 须依赖于法律,尤其是司法。现在法律执行不严、法治不彰直接导致不信任感加剧。由于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加上法律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依法治国 方略没有真正落实。社会成员按照法律办事,遵从法律的意识淡薄,这样使得无法用固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行为,其结果是不尊重社会公德、没 有诚信意识,自然也就没有安全感,社会成员之间也不会相互信任。

允许社群组织发展,而不是打压社群组织不是洪水猛兽,没必要打压。同样,大家也没必要讳莫如深,不去谈它。对于任何一个现代社会,社会信任不是公共品,而是任何开放社会都能自发形成的一种秩序,国家只是一个次要的参与者。


台湾社群组织发达,信任度就高

社会信任了,有什么好处

最直接,大家都活得轻松 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中,你会生活得更为安全、更为轻松,并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信心。你在大街上不必担心警察的无故打扰,但有人侵害你 时,保护你的警车会及时呼啸而至,于是你信任未曾认识的警察;你的财产不会受外力包括公权力的袭扰,而当有人侵害财产时,公权力机关会及时出面救济,于是 你信任向你征税的政府;你进行交易时不必采取过度的安全措施,但对方若是违约,公正的强制执行会通过判决如期而至,于是你信任平时不打交道的法院。

现在的情况是,信任就是碰运气,你去跟警察法院打交道,碰到一个“好人”,你的权利才会得到他们的保护……

间接来看,降低交易成本,经济上受益 商业时代的全盛来临,信任也是一个问题。市场的自由化似乎被扭曲了,除了公权力的大举干预之外,市场的规则可以说一团 糟。在“自由市场”的华丽伪装下,一切都成了商品,可以待价而沽。从产品,到道德,到规则,金钱利益冲破了整个社会赖以维持的价值底线。国人刚从农耕社会 迅速进入商业社会,还没有根深蒂固的市场道德和规则意识,导致国人无视其他,直奔利益。因此,屡屡被曝光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就一度让老百姓对“商家身上 应该流着道德血液”的幻想破灭,商家彻底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

这种情况下,大家在经济上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题外话:关于信任,中国其实一直就这德性

“中国不信任也是有传统的”

中国的信任问题,一直被世界鄙视,直到现在 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并是一个当代独有的问题。还是在18世纪,当时中国对于绝大部分西方人而言都还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但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就从商人和传教士的一些作品中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缺乏“诚信”的一个国度。

早在现代汉学兴起之前,孟德斯鸠、康德、黑格尔,一直到韦伯和罗素,都把中国看成是一个“非现代的社会”的标本,一个 缺少信任和信用体系的大国。例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就认为,虽然中华帝国一直在形式化的儒家礼制和帝国法律控制下,但中国人对道德律令的不尊重却 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金钱和利益追逐更是要远远超过对礼法的尊崇。实际上,直到当代,儒家社会一般被认为是缺乏社会信任的社会。

一个很好的例子:《骗经》流传百年,现在还在出版,创造了世界出版史的奇迹 晚明的张应俞甚至还写了一本传世名作叫《骗经》,专门列出了晚明常见的24种骗术,详解其运作手段和防范策略。把“骗”列为经典,并且在当时和数百年后的社会上颇有市场,这一颇具灰色幽默的出版史奇闻,全世界并不多见。

其实,任何对明清以降的社会小说或者近代江湖小说略有了解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信任问题也能有相当的了解。如果 我们愿意再度重温这些熟悉的经典,那就一定会惊叹中国历史的延续性,不论这种不信任是存在于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各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主要是商品提供者和 消费者),还是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

从传统角度看,当代中国的社会信任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它以前并不存在 公平地说,社会信任在传统中国和改革前的中国社会没有被“问题化”,并不是因为那些时代有比现在更成熟的信任机制,而 是因为在那种社会结构下“信任”还没有被充分资本化和“社会化”。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大变局不可能没有延续的一面,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很大程度也 是因为我们有意无意地继承了传统社会的许多机制,其中也包括“信任”生成的机制,而这些机制明显是和时代发展脱节了。

我们有不信任的“传统”,这大概也是信任度低的一个历史因素吧!

结语
消灭特权,回归司法,建立社群组织。那时候,社会想不信任都难…

edited by francis on 1/9/2013
0 固定链接
|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为何中国社会信任度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