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茶馆
»
美国为什么老想着自己被入侵
聊天、侃大山、冲壳子
|
12/26/2012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
2012年年末上映的新版《赤色黎明》(图右)中,由于遭遇强烈反对,入侵美国的主角由中国换成了朝鲜。1984年版的《赤色黎明》(图左),虚构了苏联人及其古巴和尼加拉瓜盟友入侵美国的故事。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王宇丹 发自北京 华盛顿州小城斯波坎上空硝烟弥漫,5名荷枪实弹的年轻人目光冷峻,露出视死如归的神情,一面被战火熏得有些泛黄的星条旗在他们身后飘扬……从电影《赤色黎明》的海报上就能嗅出一股浓烈的火药味。 根 据1984年同名影片重拍的2012版《赤色黎明》11月21日在北美公映。据“票房运气”网站统计,该片上映首周末已将1400多万美元收入囊中,票房 排名第七。相比不俗的票房成绩和血腥暴力的动作场面,更具吸睛能力的是片中“高中生带头抗击朝鲜侵略者”的离奇故事情节。 《赤色黎明》重拍起风波 1984 年的《赤色黎明》一片讲述了苏联人及其古巴和尼加拉瓜盟友入侵美国的故事。一群自称“狼獾”的美国高中生通过游击战展开反抗。24年过去后,米高梅公司宣 布重拍该片,而入侵美国的主角起初被换成了中国人。拍摄之初披露的剧照中可以见到全副武装的军队及装甲车均打上了与中国有关的符号——“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美国街头巡逻,身穿07式数码迷彩服,手持AK—74突击步枪。街道两旁贴着印有“八一”字样的各式标语。 上述涉嫌“辱华”的情节迅速遭 到民间抵制。许多美国华裔演员看完剧本后非常气愤,拒绝出演该片。当地华人纷纷举行抗议游行。几位大学生甚至还向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提出申诉,要求米高梅公 司停拍《赤色黎明》。有中国媒体和影评人表示,《赤色黎明》充斥暴力场面,电影情节严重影响中国的国际声誉和中国人的尊严。 有美国媒体评论说,尽管米高梅公司表示《赤色黎明》只是一部动作电影,并非有意宣扬排华思想,但外界舆论认为,这部影片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美国人对中国戒备的敌视态度,这种倾向十分危险。 迫于外界的压力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力,制片方最终重新剪辑了相关场景,把侵略者换成了朝鲜、抹去了中国国旗和军事符号并改写了对白,为此耗资100万美元。 但 改动后的影片依然遭到美国媒体的口诛笔伐,质疑一个“导弹发射经常空中解体”的国家如何能入侵美国。美国《娱乐》周刊网站的一篇文章犀利地点评:“在这个 年轻人恣意妄为,为捍卫其美式寻欢作乐的权利而战的白日梦中,侵略者可以轻易被换成印度尼西亚人、柬埔寨人或任何外国人”。微博网友@姜群峰Kevin则 调侃道,“坏蛋”由中国换成朝鲜……这是美帝领悟到了主体思想的无比先进性,认识到了金将军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 百年间一直“被入侵” 外星人入侵地球先选择美国“下手”已是铁定的大片规律。美国遭入侵乃至亡国的命运在各种充满想象的作品里也并非少见。自独立后本土从未遭受外敌侵略的美国人其实从未停止过“被入侵”的假想。 这就不得不提起“侵略文学”——由美国电影导演兼编剧凯文·雷诺兹参与创作的《赤色黎明》剧本就属于这一类型。 所谓“侵略文学”是一种文学流派,1871年因一部德国攻占英国的虚构小说而诞生。针对假设的外国势力入侵及其引发担忧而展开想象的文学热潮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美 国最早出现的“侵略文学”作品之一是休·格拉坦·唐纳利撰写的《受到打击的国家》,1890年在纽约出版。它讲述了英国成功入侵美国的故事。针对经历过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公众,对入侵的忧虑则体现在H·欧文·汉考克的著作《面对美国遭侵略的山姆大叔的士兵们》。这套1916年问世的系列作品畅想了 1920年至1921年德国侵略美国的情景。德国海军具有的虚构强大实力与实际战争中的表现截然不同。而布尔什维克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引发的“第一次红色恐 慌”促使埃德加·赖斯·伯勒斯在1925年写出科幻小说《月球人》。这部雏形为反共产主义读物的作品因受到出版商拒绝而被改编成月球的残酷侵略者统治地球 (确切而言统治美国)的故事。1941年,在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罗伯特·海因莱因的《第六纵队》里,掌握先进科技的“泛亚洲人”征服了美国。 (责任编辑:吕阳)
|
|
0
• 固定链接
|
|
Powered by
Jitbit Forum 7.3.5.0
© 2006-2011 Jitbit Software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