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最近的话题 最近的帖子 搜索 faq  


注册 | 忘记密码   open id
Messages in this topic - RSS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不必为清华博士“中途退学”惋惜

今日谈
|
11/27/2012

quyongmail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不必为清华博士“中途退学”惋惜 2012年11月27日11:43 青年时报  我要参与(0)



原标题:不必为清华博士“中途退学”惋惜
他们只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意义,这正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反映。但这件事却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深思中国教育制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近日,清华博士逃离科研执教中学的消息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那么,名校博士生放弃科研的光明大道而选择入户中学,究竟是国家的损失,还是自我的回归?这样的选择反映的究竟是个人的“沉沦”,还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问题?
萧杨一直重复的理由是“做研究太累,没兴趣,不想做了。”这个理由看似不可接受,却最真实道出了萧杨做出决定的原因。
萧 杨为何对科研不再感兴趣?从自身来讲,作为清华天之骄子,能读到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些事实说明萧杨在科研上有着别人无可相比的经验和能 力。而这样的经验和能力绝不是一味靠别人迫使或自己压抑获得。因此,一开始或有一段时间,萧杨是对科研有兴趣的,所以才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但随着做科 研时间越来越久,他逐渐发现自己并不真心喜欢科研,失去了那份兴趣和动力。
从中国科研制度来说,中国科研人员往往面临需要多写论文,多发稿 国际学术杂志论文的巨大压力。科研不仅仅是单纯的研究,而是将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和福利待遇与之挂钩。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也一般用非常复杂的指标体系去量 化并考核。这种违背学术研究自身规律的方式往往会使科研丧失其单纯性和趣味性。
诚然,国家为培养一个博士所付出的花费是高昂的,萧杨的弃研 从教无疑是大材小用。此外,他放弃了别人眼中大好前途,对自己也同样造成了不小损失。那么能说萧杨的选择不仅是自己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吗?我看未必。萧 杨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何损失?国家多一个热爱教育的人才,有何损失?难道一个人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事业才有价值?难道国家拥有一个不热爱自己事业的博士 才算获得?我们眼中的损失仅仅是以金钱来评判,但人生的价值却不能如此计算。卢梭说过:“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萧杨做出了自己想要的选择,我们怎 能以损失来妄下结论。
这 让我想起前两年北大一个“天才学生”放弃申请到的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选择了到寺庙修习佛学。这一决定同样引起广泛关注。萧杨们错了吗?他们引起热议 究竟是因为他们的决定还是因为他们头上顶着名校和天之骄子的光环?这恐怕是现代社会里人们一味追求物质化生活的心理造成的。被人们寄以深厚期望的天才学生 们应该追求更好的生活,所以当他们选择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去追求人们想象中的“更好生活”时,也就引起了民众的热议。这样看来,萧杨的弃研从教并不可悲, 某些民众的过分“操心”却很可笑。
这更让我想起现代英国哲学史上的一个插曲。维特根斯坦早年追随大哲学家罗素研究哲学并写成《逻辑哲学 论》。罗素帮他修订、写序并出版了那个小册子。它后来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但维特根斯坦却放弃了在剑桥继续深造的念头,甚至没有拿到学位就 中途退学,而去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后又做了门卫等普通工作。直到过了十年以后,维特根斯坦终于醒悟,于是重返剑桥,仍然投师罗素门下,继续哲学研究,终成 正果,并成一代大师。
今天的清华博士“中途退学”好像和当年的维特根斯坦陷入的思想困境极其相似。那么,是逃离还是回归?不同人有着不同的 解读。但我认为,萧杨们的决定无关对错,他们只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意义,这正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反映。但这件事却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深思中国教育制度的 目的究竟是什么。同时我们的社会是不是还不够包容,不够“淡定”?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里,我们又是否有勇气放弃利益而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呢?
0 固定链接
|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不必为清华博士“中途退学”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