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最近的话题 最近的帖子 搜索 faq  


注册 | 忘记密码   open id
Messages in this topic - RSS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观众有没有哄于丹下台的权利?

今日谈
|
11/18/2012

quyongmail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观众有没有哄于丹下台的权利? 2012年11月19日08:10 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观众有没有哄于丹下台的权利?
观点交锋
17日晚,在北京大学剧院上演的昆曲专场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然而最后却出现了意外插曲:主办方邀请北师大于丹教授做最后总结发言之时,却被观众高呼“下去”,于丹不得已尴尬离场。此消息在网上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粗暴打断他人发言 难称文明之举

走红必然伴随着争议,相信于丹者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人将于丹的“心灵鸡汤”奉若圭臬,有人对其道德说教嗤之以鼻,这本就是各人的自由,没有对错之分。于 丹在北大遭遇的呛声从本质上而言,是价值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中再正常不过的文化生态。倒是邀请于丹点评昆曲的主办方是否想过,本专业并非昆曲的于丹,其点评 资格是否会遭到资深票友的质疑?主办方是否也仅仅将于丹当作装点撑场的道具呢?

当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这 句话早已深入人心,粗暴打断他人发言毕竟难称文明之举。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文化名人的于丹,并不缺乏话语权,相反,面对公众发言或演讲早已成为其日 常工作的一部分。面对公众人物的演讲,受众既可以拍掌叫好,也可以扔鸡蛋番茄,这取决于观点立场,却无涉道德品质。包容多元表达、允许冲突碰撞,正是公共 言论空间开放自由的前提。

至于有人以此说事,批评北大缺乏包容,更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一者,当日观众并非全是北大学生,几个带头起哄者也无法代表北大;二者,相比某些人不赞同、不想听还要鼓掌喝彩作粉丝状,直抒不满想必更符合北大“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谁说于丹侃侃而谈、口吐莲花才是常态剧情呢?观众的呛声和杂音才是寻求文化共识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一个公共话语权的掌握者必须学会面对的课题。

段思平(湖北学生)
被哄的不是于丹 而是思想自由

学术界应该允许不同观点的声音,动辄粗暴地哄人下台显然不是理性所为。尽管于丹的发言有悖于某些人的心理底线,但也要学会尊重别人。你可以不同意于丹的观点,但请尊重他人的发言权。表面上看,被哄的人是于丹,实际上哄走的不是于丹而是思想的独立与自由。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之所以在中国有今天的地位,蔡元培先生功不可没,他所秉承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被世人广为推崇。粗暴地哄一个人,让北大校训为 此蒙羞,并非仅仅北大之悲哀,它标志着中国大学精神的迷茫和缺失。大学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大学精神的迷失意味着民族精神的沦丧。重新塑造真正的大学精 神,是中华民族兴盛的根本之路。

话又说回来,于丹的观点即便让你听起来不舒服,你大可一走了之,没必要哄人下台吧?须知,中国自古是一个宽 和谦卑的民族,不论是儒家的“大德敦化”的“德”,还是庄子“相忘于江湖”的“忘”,抑或老子“后其身而身先”的“后”,均成就了中华文明虚怀若谷的胸 襟。北大学子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训下,更不消多说。

这些年来,一股“于丹热”,其中有褒有贬,是什么使得于丹变得这么红火呢?其 实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必然性,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平衡。尽管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以“于丹热”为代表的古典热潮,对普及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功不可没的。可 见,对他人的独立思想没必要动辄上纲上线,哄人下台更是肤浅之举。

一言概之,可以看不起于丹,但请尊重思想自由。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一个不懂尊重别人权利的人,根本不配谈论素质,更遑论学术思想。相信每一个北大人都知道怎么写“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但真正读懂又能立身躬行的究竟有多少呢?

黄春景(广西编辑)
呛的是于丹 何尝不是北大

于丹的被呛,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虽说现场不完全是北大学生,但舆论还是以为北大学生起了主要作用。微博上一些“大V”,明里暗里表示了对学生的支持,甚至诗意抒情“北大之魂正在归来”。当把鲜花献给学生时,回头看看,呛的是于丹何尝不是北大。

当时于丹还没有上台,台下就已经“呛声一片”。而且后来于丹的发言,着重表示的是对艺术家的礼赞,时间很短。不难看出,于丹被呛,与她这一次的表现没有任何关系。可以说,呛在场内,实在场外。

有人称,于丹是一个被包装起来的学术明星,在她“心灵鸡汤”的道德说教下面,并没有多少实质东西。特别是在她身上,缺少了一些独立,缺少了一些卓越。也因为 如此,一些自谓主流的学者,对于丹的走红很是不屑。于丹少的这一点,是历史上北大人所长的。北大在中国教育史上,之所以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靠的是一个个 大师。大师之大,拥有的不仅是学术之高深,还有思想之深邃,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无论认不认可于丹的学术,不得不承认,于丹的走红,主要还是因为学术。说她完全没有学术是不客观的;说“学术明星”的危害远远大于其他明星,也是不客观的。只是当北大学子们回到了历史的逻辑起点,站到了精神的价值高度,被呛也就成了必然。

由人及己,以这样的标准评价于丹,再以这样的标准反诸北大,这何尝不是今日北大所欠缺的?钱学森先生痛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北大历史上有那么多大师,可今天的北大又剩下些什么?从这一意义上,呛的是于丹,何尝不是北大自身?

这种呛的方式,也与北大的精神传统有所背离。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直被北大人奉为精神圭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有 一句话说得很好,“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哄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学生有表明爱憎的自由,但 表示不同意见,文明的未必是无力的,粗暴的未必是有力的。可以不接受于丹的观点,可以对其人其学提出批评,但必须有理有节,以文明对待文明。如果现场真是 高喊“滚下去”,那么从何体现“兼容并包”呢?这一意义上,呛的更是北大自身。

总之一句话,可以不喜欢于丹,可以鲜明地表达爱憎,但不管如何,还得捍卫对方的表达权,还得注意表达的方式。媚俗不是北大精神,粗野也不是北大精神。

毛建国(江苏编辑)
edited by francis on 11/19/2012
0 固定链接
|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观众有没有哄于丹下台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