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最近的话题 最近的帖子 搜索 faq  


注册 | 忘记密码   open id
Messages in this topic - RSS

论坛首页 » 加拿大草地乒乓球挑战赛 » 体育世界 » 主题:中国F1第一人诞生记 马青骅:我不会是过往云烟

揽金夺银,高处不胜寒;强身健体,岁月无痕迹!
|
11/6/2012

白杨
白杨
Posts: 4591


“我享受这种声音。”马青骅双手合十,望向窗外。外面赛道上,卡丁车的引擎轰鸣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混合在一起,尖锐,超过100分贝,震耳欲聋,由远及近,像一堵即将坍塌的墙迎面砸来。
  这处名为南汇的卡丁车场,位于上海东南郊,车场旁的广告牌上写着:“中国车手的摇篮 ”。11月6日之后,它会从“中国车手的摇篮”,变为“F1车手的摇篮”。这一天,F1车队HRT(西斯潘尼)将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上海青年马青骅将代表车队,征战明年的F1正赛。
  实际上,直到今年1月份,马青骅的父亲马强云依然觉得儿子距离F1十分遥远:“圈里的共识是,五年之内不会有中国车手。”
  “马青骅开创了历史,他成为了真正的中国F1第一人,”《F1速报》监制叶飞向《中国周刊》记者评价说,“之前有这么一句话,F1需要中国,中国未必需要F1。现在,后半句的否定表述,要因为马青骅而逐渐改变。”
  靠着举国体制,中国人在奥运会上拿了上百块金牌,可为F1输送一个车手,这是第一次。
  “我不想提前结束”
  马青骅童年时的玩具全部是汽车。
  这和父亲马强云的职业有关。马强云曾是一家国营公司的司机。这让1987年出生的马青骅,比同龄孩子更早地接触到汽车。
  在路上,马强云教儿子认车,下次再见到,马青骅总能脱口而出车的名字。
  每次快到家走最后一条马路时,马青骅就坐在父亲的腿上,手握方向盘,负责换挡,父亲则负责踩离合、踩油门。父子二人不说话,配合得却很好。
  5岁时,马青骅和大姨一家去苏州玩。回来后,大姨对马青骅妈妈说,你这个孩子胆子小,连桥都不敢过。
  马强云要锻炼儿子的胆量。有一天,马强云问妻子,现在外面都在说开卡丁车,到底什么是卡丁车?
  卡丁车意为微型运动车,具有易于驾驶、安全而又刺激的特点,卡丁车运动于1940年在东欧开始出现。大部分世界著名的F1车手,都是由卡丁车开始,步入车坛。因此,卡丁车被喻为“F1的摇篮。”
  当时的马强云不知道这些。实际上,从1993年起,中国的媒体才开始报道F1的新闻。
  家人找到一家卡丁车馆,价钱是6分钟38块钱。马强云鼓励儿子开一圈,马青骅不干。妈妈哄他,说,我和你一起开,比比谁开得好。马青骅同意了。结果妈妈撞上了墙,马青骅开得很好。
  以后,每到周末,父母还在睡觉,马青骅就跑过去,凑到马强云脸上,说,爸爸,去开卡丁车吧。
  马青骅的赛车之路,差点在7岁就戛然而止。
  当时,家人带着他到虹口区曲阳的一个室外的卡丁车场开车。
  一个全副武装、身穿赛车服、带着头盔的小孩子,开着的卡丁车一下子失控了,空中打着转,摔倒地上,躺在那里,两分多钟没有起来。
  反应过来的马强云,冲着场地里开得正欢的马青骅大喊,让他立即停车。马青骅没停车。
  “我不想提前结束,”多年以后,马青骅回忆当年的惊魂一幕,说,“我觉得自己能够控制它。”
  马强云决定不再让儿子去开卡丁车。可马青骅已经迷上了赛车。他央求妈妈带他去开。妈妈答应了他,原因倒不是赛车本身——曲阳卡丁车场的很多会员都是外国人,他们都鼓励让孩子自己动手戴头盔,换磨片。“这个氛围很好,应该让孩子独立。”
  1997年,南京举行全国性卡丁车比赛,第一次出去比赛的马青骅,拿了冠军。2000年,马青骅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卡丁车锦标赛年度亚军。
  马强云开始觉得儿子可以在赛车这条路上有所作为。司机出身的他告诉儿子:你要懂车,就得动车,要和技师交流,把车的构造搞清楚。
  当时马强云开着一家进口车维修厂,这是一门稀缺又红火的生意。支撑马青骅练车的费用,几乎全部出自维修厂。马青骅成为了修理厂的常客,他自己动手组装及修理卡丁车。这贯穿于马青骅整个的车手生涯。
  从8岁到12岁,几乎每个周末,马青骅都要在父母的陪伴下,经过来回四个多小时的路程,赶去南汇卡丁车场训练。12岁,马青骅获得了全国卡丁车青少年组冠军。
  “潜意识中,12岁的我,已经把赛车看做成一种职业了。”马青骅说。
  “不是少爷开车”
  “我们家没有印钞机。”在2003年、2004年,妈妈总是对马青骅这么说。
  每个星期五,马强云把马青骅从学校接回来,当天晚上从上海飞去珠海练车,到了周日晚再飞回去。来往次数太多,连空姐都熟识了父子俩。
  1500港币一节,一节半小时,马青骅一天练8节。当时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是1.2:1,算下来一天的练车费用接近15000块人民币。去珠海练一趟车,不算来回机票食宿,就要花掉3万人民币。
  这还不包括额外的撞车费用。珠海赛道最后一个弯的极速是148码,为了训练效果就一定要开到极速,可开到极速就一定要撞。马青骅在这个弯撞过两次,赔了50万。
  撞完后,马青骅对妈妈说,你要准备几十万啊。妈妈说,我不是印钞机啊。有时,马强云指着口袋,说,钱不多了,今天少跑两圈吧。父子二人相视一笑,马青骅照跑不误。
  马强云说,那个阶段,汽车修理厂的生意,一个月能够滚动几万块还是可以的,可再多的钱就没有了。他说,2004年之前,家里为了支持马青骅练车大约花了五六百万。
  “这也是别人都买房子,我不买房子的原因,一不小心,一座房子就没有了,”马青骅妈妈强调自己的家庭不是人们猜测的富豪家庭,“我们不是少爷开车。”
  她认识的一个朋友,正陪着14岁的儿子在英国练赛车,朋友为儿子准备了3000万人民币。
  “没钱是不行的,”马青骅说,“可我家里不是家财万贯,我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歌手通过唱歌吃饭,画家通过画画吃饭,不能要当职业车手,还大把花家里的钱。”
  2004年,马青骅以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入选赛车国家队。按照国际汽联的规定,只有满18周岁才能上场比赛,17岁的马青骅只有坐冷板凳。
  可事情并不是年龄这么简单。
  马青骅可以上场比赛,可需要车队给他付比别人多得多的保险费用。很多次,他被通知做好准备上场,可总是在临上场时,被告知车队又换人了。
  每一站回来后,马青骅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到南汇卡丁车场,疯狂地开车。“这是最好的发泄途径。”
  2011年,马青骅代表北京现代纵横车队参加中国房车锦标赛(CTCC),在全年总共8站的比赛中获得4次分站冠军,以总积分116分高居榜首,轻取年度总冠军。
  父亲马强云花了很长时间,才说服儿子参加房车赛。实际上,对于一个跑过方程式和F3000的车手来说,马青骅去跑房车赛,“降了很多格。”
  马青骅承认,之前排斥参加房车赛,是因为觉得对自己的车手之路没有太多帮助,最终选择参加,一方面是看到了房车比赛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当时没有高级别的赛事可跑。
  其实,差不多就在同时,有经纪公司找到马青骅,邀请他去美国参加一些表演性赛事,并开出了很高的报酬。
  马青骅拒绝了:“那不是F1,不是我追求的生活。”
  “像女孩子看到漂亮衣服”
0 固定链接
|

论坛首页 » 加拿大草地乒乓球挑战赛 » 体育世界 » 主题:中国F1第一人诞生记 马青骅:我不会是过往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