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最近的话题 最近的帖子 搜索 faq  


注册 | 忘记密码   open id
Messages in this topic - RSS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今天的我们还会不会让鲁迅哀怒不已?

今日谈
|
10/19/2012

quyongmail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鲁迅这一生骂过很多人,有人说鲁迅骂人从来对人不对事,而他所对的事无一不牵扯“腐朽”、“卑劣”、“怯懦”等这些与中国人缺点息息相关的关键词。

今日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还是外交地位,相比鲁迅所生活的时代已是一日千里,如果我们可以称之为“盛世”,那么在这“盛世”之中,我们那些一直摒弃却又还“跟着”我们的“坏”,却是鲁迅早就批判过的。

2012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76周年。在鲁迅去世时,躯体上覆盖着“民族魂”的旗帜,这是国人对他竭 毕生之力铸造民族精神的肯定;在他去世后,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这是对他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文化的尊崇。但今天需要我们去反思的是,鲁 迅在一百年前所骂的那些有着各种劣根性的中国人,为何今天依然存在?


鲁迅曾骂中国教育,现在我们仍在扼杀天才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 前是暴主,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 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鲁迅


    中国教育不但扼杀天才,甚至正常的“人”都扼杀
    鲁迅的时代,孩子受旧习惯、旧礼教、旧风俗的压迫,只有做父母的发言权,没有做子女的发言权,基本权利和诉求根本无法 得到保障。进入21世纪,虽然中国孩子在基本人权以及物质上大多都有保障,甚至有些孩子拥有更奢侈的待遇。但中国教育在人格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方面,能给 中国孩子的依然非常贫乏,我们的教育体制不但在扼杀天才,有时甚至连正常的“人”都扼杀了。鲁迅曾说: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 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详细]

    公德教育恰恰是中国学生所欠缺的
    反观今日,从幼儿园起,家长们就给孩子增加负担,强迫学琴,学艺术或进什么班,到中学,课业以内的功课已经很重,再加 若干课外各种学习班,更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近年来据各种媒体反映情况,中国的经济生产年年有进步,可是孩子身体状况逐年下滑。我国幼儿、中小学戴眼镜的 越来越多,所谓教育,无非是培养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学会做人。对学生的评价,不限于课堂的考试,平时品质教育,公德教育同样很重要,而这些 恰恰是中国学生做欠缺的。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即使考上名牌大学,居然发生在动物园向熊身上洒泼硫酸的奇事,足以说明应试教育的失败。
    [详细]
    我们的孩子仍身处“水深火热”
  • 重提鲁迅的“救救孩子”
    “科技兴国”是立国兴国之本。如果不懂得爱祖国,有了一技之长,跑到国外兴别的国去了,还自以为实现了“自我价值”。 在“世界大同”之前,爱国主义还是要讲,并没有过时。做父母的不惜用全部精力财力培养孩子成材。成材后又将如何?当年鲁迅对孩子关心,大喊“救救孩子”; 今天当家长的,还需大喊。
  • 教育不变,人种都会退化
    而在今时今日的中国,最让人感到痛心疾首的问题,是教育。“在中国的所有问题中,教育问题最为严峻”,在资中筠看来, 中国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传授的就是完全扼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极端功利主义。如果中国的教育再不改变,中国的人种都会退化,资中筠对记者说: “这个过程,就像退化土豆一样”。
  • 呼唤中国教育的良心
    许多教师只是把教育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有理想情怀的教师还是太少,在教育中寻找人生幸福和存在价值的教师也不是很多, 尤其是现在的许多年轻教师,知识倒很多,但缺少教育理念的支撑,精神走向也大有问题,继续延续他们接受的教育,对学生很凶,对任何一个上级都敬畏有加,为 了得到上级认可,甚至不惜采用卑劣的手段。


我们的教育离“公民”有多远

“精神胜利法”代代有传人
阿Q非常穷,穷到只剩一条裤子,甚至连姓名都没有。但是,他的可悲主要还不在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而在于他精神生活 的被扭曲。精神胜利法在今日依然大行其道,很多人在欺人和自欺中粉饰太平。钱永健得诺贝尔奖后,好似成了中国人莫大的荣耀。钱永健接受访问时表示:“我不 是中国科学家。我在美国长大,并一直在这里生活……”[详细]

“站起来了”很多年,膝盖依然很软
鲁迅在致朋友的信中,谈及清代山西秀才想娶表妹而不得,竟然上书满族皇帝乾隆要求帮助,闹得几乎杀头的荒唐故事,感叹 国人“不悟自己之为奴”。一百多年后,奴性在国人身上仍未全部褪去。且看媒体上时时报道的民众给官员、政府下跪事件,尽管是出于无奈,但跪出的,确实是奴 性。[详细]

从“臣民意识”到“公民意识”
由于专制传统悠久,民主意识淡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市场经济不完善等原因,我们国家无论在制度上还是观念上,都留有 严重的“臣民社会”的痕迹。我们一般人的政治观念,仍然是传统的臣民意识与现代的公民意识的混合体,甚至经常将臣民意识解释为公民意识,或以臣民意识混淆 和冒充公民意识。[详细]




鲁迅曾骂国人有官瘾,现在我们仍然“公务员热”


    中国人的官瘾实在太深,汉重孝廉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有高帽破靴,……总而言之:那魂灵就有做官。中国大约 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 家,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谁也开不出药方。──鲁迅


    “人间正道”为何依然是做官?
    尽管社会在急剧转型,曾经牢牢禁锢人们的身份关系逐渐解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是平等的契约关系,但是身份 的意义在人们眼里始终无法忽视。 年轻的公务员,即使挣得少,也没什么像样职务,但是在乡亲们眼里,仍然要比那些在商界,学界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人,要更有身份,更值得尊敬。就业压力日益 增大的时候,公务员成为年轻人最心仪的职业。“稳定可靠”是公务员最亮眼的标签。因为他们走的是“人间正道”,做官。而这“人间正道”背后蕴藏的是巨大的 社会资源与灰色利益。[详细]


    染缸无论加什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
    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录取比例来看,即便是国考90:1也要打破头颅也要挤进体制内,而进了体制内之后,大多都没有建树 和作为,不是庸庸碌碌,就是在官场大染缸中同流合污,贪污腐败,过足官瘾。正如鲁迅所说: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 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 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详细]

  • 公务员有特权优越感
    公务员被普遍认为是“高幸福感”职业,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这些眼下倍显金贵的收益,正指引着百万人奋力挤入体制内“追逐幸福”。
  • 历史上的“公务员热”
    公务员考试与科举一样,都是改变世袭、推荐和指定的选官方式,给普通人提供机会,因而是历史的进步。但也须认识到,科举制是建立在官本位基础上的,古代知识分子的唯一前途就是仕途,而今天的“公务员热”则只能说明,官本位仍然是社会的支柱。
  • 公务员热为何难降温?
    特权带来的优越感成了最高的“幸福感”,揭示了社会不公。说起来“稳定、有保障、安全感”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基础,属于普遍的制度保障。但这种基本的制度保障,变成了百万人争相拥有的特殊权利,因此,公务员的“高幸福感”,折射了更大的社会缺陷。


今日官场乱象
官帽子变成了天价商品
“买官卖官”现象在中国几千年长盛不衰,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呈“星火燎原”之势,为何这股不正之风如此猖獗?一顶靠金钱换来的乌纱帽,难道还能“为民做主”?……[详细]

官员生活普遍腐化
当年成克杰与有夫之妇李平长期通奸,并共谋在各自离婚并“赚钱”后再结合。成克杰是官员,不是商人,“赚钱”的唯一途径就是以权谋私。也正是在这一“约定”的催促下,成克杰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权力兑换成金钱……[详细]

有多少官员该回家卖红薯?
如果有人愿意排“世界之最”,中国官员的数量恐怕当仁不让列入其中。有人说,在北京西单十字路口,每一秒就有十几个 县、团级干部通过——这并不言过其实。冗官冗员,本是拖垮北宋晚清的重大顽疾,改革开放后,我国对政府机关数次精简,可官员数量只增不减,这是什么原因? 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官员,干实事的究竟有几个?[详细]




鲁迅曾骂国人冷漠,现在我们仍然异常麻木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 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 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人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鲁迅


    我们天天拿着“血馒头”啃来啃去,却习以为常
    鲁迅曾不遗余力的大力批判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在他眼里,中国人身上有太多的“毛病”,却天天拿着“血馒头”肯来肯 去,习以为常。时至今日,中国人的道德滑坡不知到了何种地步,恐怕其堕落程度比民国只多不少。如某网友所说的“大家对公交车上小偷行窃而无动于衷,而对小 伙子不让座却大打出手”。现实中也是一样,街上看见打架的总是围观的多,劝架的少;面对摔倒的老人也总是冷漠的多,热心的少。[详细]


    “看客”的后代们连当“看客”的勇气也没有了
    在包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表叔”杨达才在事故现场“傻笑”,可以想象他仕途得意,官场顺心,日子过得舒心惬意。 只可惜此官只顾自己乐而乐,不顾他人忧而忧,思想感情长了“霉菌”,和无权无势无钱的平民百姓正渐行渐远。在小悦悦面前,普通民众匆匆走过或袖手旁观,或 许大家都不情愿。想到一次行动,可能耽误太多谋生的时间,可能丢掉来之不易的饭碗,可能遭到法律不公正的判决,不如做个看客,甚至装着什么都没有看见。鲁 迅笔下“看客”的后代们,许多人连当“看客”的勇气也没有了,只因他们的恐惧感日益加深。正如有人所说中国人都只是一个个“原子化”的个体,难以自由组合 成分子。[详细]

  • 如何教我不冷漠?
    中国的国情特殊没有谁可以否定,但你不能因此就下结论,文化也必须特殊,道德也必须特殊,政治更加应该特殊。国情特殊只是历史造就的,只能说是历史特殊,如黑格尔当年的判断。未来是不是就一定特殊,谁能逆料?至少从现有的趋势来看,不支持特殊论。
  • 灾难现场微笑是人性冷漠
    杨达才作为官员,一个亲临现场、处理事宜的官员,在这样悲惨的场景下,不仅没有难过掉泪,反而面露笑容,这对逝者毫无怜惜之情和应有的尊重,伤害的不仅仅是死者家属,更多的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别告诉我们你是“偶然而为之”,是“一时的表情失控”
  • 你爱,中国便不冷漠
    对爱的计量,与对爱的恐惧一样,导致了这个世界的冷漠。伊利?威塞尔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反之,冷漠加剧了爱的沦陷,沦陷于庙堂,沦陷于你冰冷的双手,你迟疑的眉眼。


那些生前身后事
“丑陋的中国人”之说是文化不自信?
鲁迅一生有大量的文章批判中国文化,其高昂而激越的批判精神连日本学者尾崎文昭都惊讶地说:“鲁迅不像一个从中国文化生长出来的人”。但鲁迅有没有对中国文化不自信呢?从来没有!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文化表示赞赏和肯定……[详细]

鲁迅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1966年10月许广平在题为《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耀着鲁迅》的文章中写到:“战无不胜毛泽东思想,在当时就是鲁迅和 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最高指导原则。而鲁迅则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在文化战线冲锋陷阵的一名最勇敢的战士,一名伟大的旗手。……毛泽东思想的阳光,指引 和鼓舞着鲁迅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详细]




鲁迅曾骂国人喜欢窝里斗,现在我们依然不团结


    中国人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的,缺点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中国人所蕴蓄的怒愤已经够 了,自然是受强者的蹂躏所致的。但他们却不很向强者反抗,反而在弱者身上发泄,兵和匪不相争,无枪的百姓却受兵匪之苦,就是证据。再露骨地说,怕还可以证 明这些人的卑怯。卑怯的人,即使有万丈怒火,除弱草之外又能烧掉甚么呢?——鲁迅


    中国人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
    鲁迅对于中国人喜欢“窝里斗”,只敢欺负弱者,不敢反抗强者的“劣根性”深恶痛绝,联系到今日的中国反日浪潮,所表现 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而是打砸自己同胞的日本财产,对自己人横,倘若遇日本兵,不知这些人还有没有勇气?鲁迅曾说:中国人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 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甚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 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详细]


    我们只有“勾结”,而没有“团结”
    鲁迅骂过的事情距今已经100多年,中国人针对自己同胞的单纯暴力还不足以使人难过,宣扬仇恨、鼓吹屠杀、对无辜者弱 者的凌虐像极了鲁迅所憎恨历史悲剧。这种情形并不罕见,人们熟悉的哄抢高速路上事故货车物资的事经常见诸报端,众多的地铁抢座“血战”以及因不让座而引来 的“耳光”,表明中国人绝不对“自己人”心思手软。在中国,无论什么地方,无论行业与职业,窝里斗是相当普遍的。穷也好,富也好,公也好,私也好,都离不 开“窝里斗”。因为我们只有“勾结”,而没有“团结”。“团结”的是精神,“勾结”的是关系。我们要的是“关系”,自然就忘却了“精神”。[详细]



字里行间看鲁迅
《人间鲁迅》 By 林贤治
鲁迅说:“我总记得我活在人间。”正由于他始终坚实地站在中国大地上,洞见一切,看透了所有把戏,深知民众的苦痛和希冀,所以,鲁迅才为了改变旧世界而呐喊、而反抗……[详细]

《我为鲁迅茅盾辩护》 By 秋石
鲁迅何以谓之伟大?何以成为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心目中的民族魂……鲁迅生前亲密战友、著名文学大师茅盾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鲁迅研究中;也有“两个凡是”,即“凡是鲁迅骂过的人就一定糟糕,凡是鲁迅赏识的人就好到底。”……[详细]

《鲁迅忧思录》 By 孙郁
鲁迅的成就,与他是个杂家有关。刘思源先生说那是“暗功夫”,是知人之论。而这功夫之一,乃美术鉴赏与研究。其内在的因素给鲁迅文字的支撑力,是不可小视的……[详细]




鲁迅之所以在今天被人一遍遍提起,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的人物一次次复活。有人说,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如果复活,将会 活得相当滋润。比如有网友形容,如果孔乙己们复活。它将以一篇《“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论文,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不再“窃书”,而是平心静气地 在网络上“窃文”了,今天的中国,当然不需要鲁迅所批判的事情一遍遍重演,只有革除弊病、改善心态,努力做好我们自己,彻底扔掉身上的“坏”。(责任编 辑:胡元)
0 固定链接
|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今天的我们还会不会让鲁迅哀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