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最近的话题 最近的帖子 搜索 faq  


注册 | 忘记密码   open id
Messages in this topic - RSS

论坛首页 » 文化教育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佛经激发我创作《生死疲劳》

民族之精髓、现代文明社会之起源!
|
10/15/2012

Allisone
Allisone
Moderator
Posts: 16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佛经激发我创作《生死疲劳》





 
据东方早报报道:莫言的每一部长篇似乎都有着某种突破性意义。3年前,一部《檀香刑》把莫言式的残忍和血腥发挥到了极至,而他下月即将推出的新长篇《生死疲劳》则以“轮回”的构架描画了中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12月12日,在接受早报专访时,莫言首次向媒体透露了这部小说的创作历程与细节。
沉痛的血泪,不至血腥
不出意料,莫言的新作仍是农村题材,与以往的作品相比,甚至更具备某种史诗性。莫言透露,《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国革命也是由土地革命开始。新中国以来我国的土地革命经历了互助组、人民公社,1980年之后又变为包产到户、小包干、大包干、分田到户,展现出由集中到再度恢复到分散的规律。”他说,农民饱经患难的历史,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历史规律。
血腥描写,向来是莫言作品的特色以及最受争议之处。莫言透露,《生死疲劳》中的血腥描写将大大减少,这并非是迎合读者口味,也不是对以往风格的自我修正,而是由题材决定的。“《红高粱》是抗战时期,《檀香刑》是清朝,反映战乱,封建时期血腥描写不可避免,反映社会现实而已。在这部新中国土地历史的小说里,虽也有沉痛的血泪,但毕竟不至血腥。”
向佛经求源泉
“每一个作家都不希望重复自己,《生死疲劳》是我的一次探索。一次在承德参观庙宇时,偶然看到有关‘六道轮回’的文字,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莫言透露了创作这部小说的灵感来源。他介绍说,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集中阐释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另一个主人公即小说的叙述者,则在六道轮回中,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他所看到的故事。”
以“轮回”作为突破口
莫言说,书名《生死疲劳》也来自佛经中的一句:“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他说,佛教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成佛,只有成佛才能摆脱令人痛苦的六道轮回,而人因有贪欲则很难与命运抗争。书名表面上与“土地”这个主题并无关联,但也深层次地探索着人与命运、人与历史的关系,“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尽管在创作中动用佛经资源,但莫言坦言对佛经没有任何研究,接触佛经纯粹是为了寻求创作上的突破。
《生死疲劳》由一个人在不同轮回中看到的片段构成乡村历史,有着零散的叙事结构。事实上,贾平凹和阿来2005年的新作《秦腔》、《空山》也是如此。评论家张颐武曾表示,中国乡村题材小说由完整性宏大叙事到破碎叙事的集体转型与中国乡村正走向消亡密切相关,莫言并不完全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出现这种转型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80年代以来中国完整性有关中国乡村的宏大叙事已经非常成功,很难超越,很多作家自然会转向在结构上有所突破。(记者:陈佳)

--
"Practicing virtues is to keep a kind heart, speak kind words, and do kind acts to benefit others. "
0 固定链接
|

论坛首页 » 文化教育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佛经激发我创作《生死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