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1/2012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至此,自8月国外博彩公司公布赔率以来,种种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猜测的争鸣也终于偃旗息鼓…【详细】
莫言拿诺贝尔奖意味着什么?
是综合国力上升的体现?
国人关心诺贝尔文学奖,更多是因为爱国而非文学 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一个好消息一定会让很多人由衷兴奋。但是,真正熟悉莫言甚至只是知道莫言的人又有多少?在莫言被宣布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之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网站就此做了一项调查,名为“你读过莫言的任何作品吗?”截至昨晚12点,共有5716人次参与调查,其中仅41%人次表示读过莫言的作品。很多人甚至在近期之前从来没听说过莫言。 一个意外的人获得了一个意外的奖,对于不看书不关注文学的人来说简直是捡来的便宜。而在知道莫言 的人当中,通过电影《红高粱》知道莫言这个名字的,恐怕又要占去一大部分。【详细】
从本世纪开始,中国的国力和科学技术有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奥运也举办了,航天员也在太空行走了,“嫦娥奔月” 梦想也实现了,经济实力也已跻身世界第二了,唯独在科学和文学竞赛中,没有一个中国人以中国的名义获得诺奖。这次莫言能获奖,因为“中国”二字而传递开来 的兴奋,那是爱国的功效,与中国文学无关。
在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看来,人们关心诺贝尔文学奖,更多是非文学的,是一种社会性和媒体性的关心。这些关心,可以单纯地看作一种热情,一种基于民族主义热情的想象。这种情结既反映出渴望,又反映出一种不自信。【详细】
诺贝尔文学奖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很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莫言获奖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甚至还有学者认为,莫言获奖是诺贝尔委员会的一个大战略,是诺贝尔委员会对中国崛起的肯定,是对中华文明、中国成就的肯定。【详细】
与诺贝尔科学奖反映一定的国家综合国力不同,诺贝尔文学奖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1913年印度文学家泰戈 尔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代表当时的印度国力有多么强大。文学奖历史上有来自捷克、智利、匈牙利、冰岛、危地马拉、南斯拉夫、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圣卢西亚、土 耳其、秘鲁等国家的获得者,
并没有哪个作家是因为他们国家的崛起而获奖。
相比综合国力,语言障碍才是诺贝尔文学奖最大的非文学因素。欧美语系作家更容易被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了解。诺贝尔文学 奖评审委员、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曾透露:“中国的作家能否获得诺贝尔奖,不只是靠自身的文学成就,还是要有一流的外国翻译家作为标配。中国很多伟大的作品还 没翻译成外文,因此外国人大多不能欣赏;有的作品翻译过,但不是译得不对,就是译得不好,使欧洲人误认为那些中国作品没有文学价值。”【详细】 是中国文学崛起的象征? 获奖结果一出,莫言作品几近脱销
国人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文学日益小众化 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掀起过一波读书的狂潮,全民对于阅读都深处于一种饥渴之中,无论是学者、是工人,读书都是最为时尚的闲事。但现今生活的内容变 得更加丰盈,娱乐的方式也层出不穷,如果只谈阅读的娱乐性,愉悦的阅读也只能成为众多“之一”。中国图书的阅读量是越来越大,但是人们对文学的需求越来越 小。莫言也说:“现在的选择太多了,书越来越多,但书读得却越来越少。 ”【详细】 由于应试教育的限制,文学在中国的小众化令人堪忧。据调查,国民图书阅读率(指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读者在识字者中的比 例)呈持续走低态势,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2005年为48.7%。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阅读水准 仍然较低。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更达到年均24本,而我国年人均阅读量仅6本,其中部分还是教科书。
与近一半中国人从不阅读不同的是,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看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是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鲜有看书的人。【详细】
文学受市场化冲击,出现功利化伪繁荣 从表面上看眼下的中国文学,其实也不算不热闹,好像现在写作的人并不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少,所涌现出来的作品也不比那 个时期少,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现在好的作品涌现的频率远远跟不上八十年代。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我们要看到,当前文学的繁华是表面的,是网络造 成的。网络使得许多具有文学情结的爱好者一下子都有了表现的机会。于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而具有真正实力的作家能塌下心来认真创作的人少了。还有,由 于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加快,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作品,许多作品追求感官刺激,最求实用主义,使得作品的内涵大为降低,这也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一点,我们 的各级政府,对文学的扶持远远不如八十年代。【详细】
诺奖是个人荣誉,代表不了中国文学的整体成就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即便有中国作家问鼎了诺贝尔文学奖,也并不代表中国文学真正走向了世界文坛,全世界人民都 读懂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文学评论家朱大可曾经炮轰中国文坛,他说主流作家都处于衰退期。其实包括莫言在内,衰退是每个作家都会面临的问题。不过中国文坛 的后继力量却比较薄弱,尽管他们市场号召力很强,但是市场的胜利并非文学的胜利。【详细】 文学是一种纯粹个人化的创作,不是集体的功劳,莫言的作品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水平,代表不了其他人。诺贝尔文学奖是奖励给个人的,就像一个阿斯图里亚斯获奖(1967年)不能说明危地马拉在世界文坛中的地位一样,一个莫言获奖也还不能代表中国文学的整体成就。 让莫言治好我们的“诺奖焦虑症” 莫言在签售现场
我们需要一个不那么功利化的健康环境 莫言的创作成熟期,恰逢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式“文艺复兴”。那是一个充满理想斗志昂扬的黄金年代,至今为无数文学青年所缅怀。80年代,大量西方学 术著作、文学作品得以引进中国,并因此开启了现代乃至后现代风格的文学征程。中国作家融入世界,莫言应该感谢这个开放的思想环境。以莫言为代表,中国产生 了大量才华横溢、具有世界性高度的作家。大量优秀作品在那个年代诞生。在那个时代,创作者和读者能互相依存,形成良性互动。
而如今,我们缺少的正是80年代所拥有的风气,同时也恰恰是诺贝尔文学奖设立的初衷——“理想主义倾向”。【详细】 文学比诺贝尔文学奖更重要 发展至今,文学本已经走到了纯文本的的边缘,商业化的浪潮让各种“奖项”、“称号”、“畅销作品”成为衡量一名写作者 的重要标尺。再加之国人对“诺贝尔奖”抱有的“天然崇拜”,这一高高在上的奖项确实让人垂涎欲滴。但荣誉对于文学而言,是否应该更单纯,减少一些私心杂 念?文字的魅力正在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缺乏精神世界的宁静,再美的文字也不过一纸阿谀奉承之书而已。 在莫言得奖之前,“诺贝尔焦虑症群”弥漫在中国很多年。国人普遍认为,诺贝尔奖已经代表了一个国家某方面的显要地位。 退而求其次,也能为某国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作证。细数至今仍未在这一奖项中分得一勺羹的国家,韩国、巴基斯坦,以及非洲多数国家,难道他们的发展 也必须由诺贝尔奖来昭示天下?
诺贝尔奖固然很重要,可也不是奥运会。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伟大,还是卑微,都在那里,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既不能增之一分,得不了诺奖也不能损之一毫。唯有坚持本国文学的独特性,又能在互动的平台之上吸收外来优秀资源,不被诺奖牵着鼻子走,真正为文学发展而 创作,为传承文化而创作。 结语 莫言获得了他个人的奖项,实至名归,在此表示祝贺!对不看书的人来说,莫言拿不拿奖跟自己真没什么关系。 edited by francis on 10/21/2012
|
|
0
• 固定链接
|
|
Powered by
Jitbit Forum 7.3.5.0
© 2006-2011 Jitbit Software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