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2022
红叶 Administrator Posts: 3371
|
承认人类文明就必须认同人类共同价值
同一个人类,同一个梦想,人类社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大趋势,反复证明人共同价值的真实性,客观性,一个民族和国家承认,遵从这个共同价值,能全面融入世界,就发展,就进步,反之就停滞,落后。 事实证明,起点低、教育程度差、智商弱、没本钱、无技能……都不会阻碍一个人变富,人类拥有融入环境、改变自己的本能。可奇怪的是,不同族群的移民都能变富,他们的母国真正变富的却不多。本书作者认为,关键在文化——移民会主动改造自己的文化,母国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为什么? 如果没有脱胎换骨的经济,政治,社会根本改革,任何大的进步都是不可能的。 每个民族都珍重自己的文化,但文化包含“正确文化”与“错误文化”两个方面。“错误文化”试图把本民族描述成独一无二的、高于其他民族的,处处强调,坚持本国独特性,特色,否认,拒绝,甚至反对人类共同价值,结果当然与世界文明发展背道而驰。 所以,错误文化只会给人以误导,甚至会把国家导向绝境。 车夫2022.10.4
儒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逻辑,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说,“修齐治平”这种推理是错的。这个推论居然从“个人”层层放大到“天下”,连续不断的飞跃,使人有从人变仙升天的飘飘之感。修身了就能齐家?齐家了就能治国?治国了就能平天下?显然是没有分清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充要条件等假言命题的问题。看遍儒家典籍,如此“连锁式推论”格式比比皆是。由此,“不证而论”就成了华人的一大特色。这种“不证而论”的传统还在近代发扬光大,而二B们似乎也从未感到世上要讲道理的必要。于是乌鸡国整个就成了一独一无二的“口号治国”的国家。那些在西方见不到的巨幅标语,它们却以上帝般的权威口气,不容置辩地命令或教育二B应该怎么去过日子。这种只有论点,没有论据的“连锁式推论”并不具备“讲理”的特点与优势,所以就需要制造一个被“神化”的“圣”或‘贤',之后利用圣人之言,贤者之语,进行高姿态的“灌输”,也只有这样,儒学才有被推行的可能。这就是儒者们拼死也要保住“孔圣人”地位的根本原因。别说“诲圣谤贤”,你只要对圣人及圣贤之言稍有微辞,就会受到“群起而攻”;再辅以“四诛”的威慑作用,以及“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对人伦情感的利用和对“巧言令色”的舆论抨击。在多种社会力量的合围之下,华人的历史就只能是“应声虫的历史了。看看历代的“儒家作品”,言必曰孔孟,说必引经典,离了“权威”就不会写作。拜圣思维直接扼杀了国人的创新精神,致使文字垃圾遍地,“创新思想”极度萎缩。很多国人更是深陷“奴才意识”而难以自拔,整天企盼青天大老爷现世,而不知道自己的权利。从论语看,孔子的思维是整个一形象思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种思考仅仅是借助流水来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没有认识时间本身是什么。这实际不是思考,而是把一种现象,巫术“感应”到另一种现象中。
《论语》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意思是:“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人,很少会冒犯尊长;而不会冒犯尊长的人,绝不会去造反。”显然,这是乱用类比推理:父兄并不等于尊长,尊长并不等于统治者。结论,孝悌的人,与忠于统治者毫无相干,甚至越是孝悌的人,越容易造反。事实上,华夏帝国的斌父杀兄者无一不是自称孝悌如李太宗,王莽之流。“孝悌”和“不犯上”不是同一概念,不能类比。可见,《论语》哪有逻辑?子曰:“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荀子.子道》)。有二B就因此说:儒家拒绝奴性、倡导独立判断。[Facepalm][Facepalm]错!儒教的核心思想是消灭臣民的造反的念头。儒家在忠君问题上是不许自由思考的,在为君国服务的方法上可以自由发挥(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孔子提倡的“争臣”不过是要求提建设性的意见,属于方法问题!何谓建设性的意见?还需争媚到君王权威认定!孔子被历代帝王们推崇,是因为他对大王百分之百地践行五体伏地的大礼;诸葛亮被推崇,是因为不篡君位,守臣节;人人争做对皇帝的绝对忠诚的典型,而万世荣耀,光耀门第。
|
|
0
• 固定链接
|
|
Powered by
Jitbit Forum 7.3.5.0
© 2006-2011 Jitbit Software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