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2014
Zhao Fang Administrator Posts: 199
|
从1959年开始,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京瓷电子和KDDI电信,这在世界商业史上恐怕绝无仅有。而更为神奇的是,2010年在日本民主党政府的恳请之下,不懂航空业的稻盛和夫临危受命,以78岁的高龄零薪水拯救了破产的全球第三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当年盈利利润率双双创下日航最高的历史纪录,这一年日航还做到了三个世界第一:利润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水平世界第一。
无论是京瓷跨越半个世纪的成功,还是日航的扭亏为盈,都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是企业上下在稻盛和夫的引领之下,“以心为本”对“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一命题的不断认知、思索和践行。
和母亲、兄长利则在一起(左)
世道艰难,家境贫寒,幼年得病,考试落榜,恋爱遭拒,工作难觅,跳槽不成,稻盛和夫的早年可谓坎坷多难。 在战时的艰难岁月里,稻盛和夫的叔叔和婶婶染上了肺结核。这种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是生是死就看各人的运气了。两位叔父、一位婶母的死亡,外人关于稻盛家是“结核病窝”的称谓,都给这位少年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尽管稻盛和夫非常小心,尽量不接触病人,却未能逃脱被感染的命运。 让稻盛和夫不解的是,不顾个人安危照料病人的父亲和哥哥,整天同病人接触却没有患病。邻居借给病中的稻盛和夫一本书,即谷口雅春的《生命的实相》。其中的一句话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内心有个吸引灾难的磁石。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疾病的羸弱的心。”到晚年,稻盛和夫还用这句话来解释“相由心生”,认为自己是大病初愈后悟到了人生真谛。
1997年,65岁的稻盛发现患有胃癌,在手术切除后,他决定退休,他向挚友西片禅师提出希望更深入地学习佛学。西片担雪说那你就到圆福寺来出家吧。他于9月7日在京都圆福寺皈依佛门,属于日本禅宗的临济宗妙心寺派,法号“大和”。学佛的经历构成了稻盛后来的“敬天爱人”“思考做为人,何为正确”的哲学思想根基的一部分。 稻盛和夫后来说他过去还要靠理性分析才能理解的一些事情,现在很快就能抓住本质。稻盛和夫讲述了他出家后的一个最重要的体验,是他出去化缘的时候——“在初冬的寒风中,我光头戴着斗笠,挨家挨户诵经恳求施舍。伸出草鞋的脚趾,让柏油马路摩擦渗出了血,尽管如此,我还是与比我早出家的修行僧一起,连续数小时化缘。这时一位正在打扫公园、身穿工作服的老妇人看见了我们,很自然地将500日元的硬币放进我的化缘袋中,说拿去买个面包吃吧。那一瞬间,一种未曾经验过的感动贯穿全身,我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幸福感。这种自然的德行,教我大悟了‘利他之心’的真髓。”
也正是基于稻盛和夫如上的经历,他后来才能提出:“敬天爱人”的思想,以及“人生的根本目的不是别的,其实就是提升信心磨练灵魂“。 这里还有必要做一做乔布斯和稻盛和夫的比较。两人都曾经身患绝症,两人也都学禅,禅坐让他们更能回归到人性和人生的问题本质。 1997年11月,西片担雪法师对稻盛和夫说:“我们出家人,为了自身的修炼,会进行诸如坐禅之类的修行,尽管我们与世无争,但是也没有直接为世间做出什么贡献。而你是一个在家出家人,对你而言,在经过圣堂的认真修行后,应该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为社会作贡献,这才是你应该遵行的学佛之道。仅仅只限于寺院这个牢笼中独自修行,并非你的应尽之道。”遵行西片师傅的教诲,稻盛继续回到社会,投身教育,培养经营人才,著书立说。
人生是磨炼心灵的道场(稻盛和夫演讲、访谈摘录) “我没有杰出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必须具备超出常人的热情,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同时,掌握比常人更优秀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优秀的哲学、卓越的思想、高尚的人生观、正确的判断标准。为此,我努力学习钻研佛陀教诲的宗教精华,努力把这些圣贤们的哲学根植于自己心中。” “释迦牟尼教诲我们,‘欲望’‘愤怒’‘愚痴’这三种本能,是人所有的烦恼中最难驾驭的,称之为‘三毒’。如果对自己的思想放任不管,人心就会被这‘三毒’占满。必须做出努力,哪怕在心中根植一点善念、一点善心。”
“人是‘思想’的主人,人格的创造者,自己环境和命运的设计者。在心里种下美丽的花草种子,精心照料,就可以结出丰硕的成果。反之,如果疏忽了照料,就会招致杂草丛生。因此,一定要把心灵打扫干净,把自己的思想变得纯洁。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和经营“。 “在我的哲学中,有一个最重要的条目‘作为人,何为正确?’。我时常将这样的问题抛给自己,为维持正确的判断基准而不懈努力。 所以说,我的哲学既作为企业经营的判断基准,同时也是自己生活的规范。” “如果你想把自己公司经营得很出色,那么提高你的心性很重要。你的心性提高了,你拥有了一颗美好的心灵,公司也会相应变得出色。如果作为经营者的你拥有美好的心性,那么公司员工也会效仿,心灵也会得到净化。如此心地美好的人们团结共事,公司就会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
“归根到底,就是‘提高心性,拓展经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经营者自身的心性。然后,在提高自己心性的同时,也努力使周围员工的心性得到提高。如此结果不仅一定会取得成功,而且这种繁荣就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我认为‘提高心性’不仅于企业经营,而且对于我们整个人生都非常重要,甚至‘提高心性’本身就应该是‘人生的目的’”。 “人在年少时都有美好的理想,可能的话,都想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我年轻时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成为一个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创建京瓷后,我又想成为出色的经营者,想把京瓷打造成杰出的公司,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但是,人生的目的真的就是这些吗?经过反复认真的思索,我认为,这些绝不是我人生的目的。我已经79岁了,死亡正向我逼近。按照我的理解,死亡不过意味着肉体的灭亡。我相信,当我迎来死亡的时候,死亡的只是肉体而不是灵魂,灵魂是永恒的。当我迎来死亡的时候,我的灵魂脱离肉体开始启程。我祈愿我的灵魂是美好的,因而它在旅行时受到流淌于宇宙间的那种精美之“气”的呵护。在死亡到来之际,灵魂启程之前,把灵魂磨炼得更加美丽,这才是人生的目的。“
“认真想一想就会明白,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依据自身的意志发展的,往往与我们的愿望无关,它只是沿着由命运和因果法则交织成的人生之路而行走至今。其间,有灾难降临,也有幸运眷顾。在灾难和幸运的考验中,我们要磨炼自己的灵魂、塑造美好的心灵。我想,这才是神明赋予我们的人生的目的。“ “所谓磨炼心灵或者磨炼灵魂,就是提升人格,丰富人性,塑造美好的人性。也就是塑造一颗诚恳的、优雅的、充满关爱的心。我们与生俱来的灵魂,经过现世波涛的洗刷和磨炼,变得更加美好。我想这就是人生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在迎接死亡时,我们应该拥有比出生时略微美好的灵魂,拥有充满关爱之心的灵魂。否则,活在现世毫无价值。所谓人生,就是磨炼灵魂、磨炼心灵的‘道场’“。
“抛弃一切杂念,全身心专注于工作。比如,修建恢宏建筑的木匠师傅,烧制精美陶器的陶艺家,我非常钦佩他们所达到的那种崇高的境界。这些人终其一生,聚精会神,投身于工作。他们并没受过高深的教育,也没有博览群书。他们只是每天每日,日复一日,不发牢骚,没有怨言,一味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在这些人的一言一语中,透露出他们高尚的人生观和丰富的人性。他们讲出的深刻的话语犹如开悟的僧人。通过他们的金玉良言,我们知道了全身心投入工作,认真地生活,不仅是为了赚取金钱,而且对于磨炼人的灵魂、心志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要想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必须通过与产品的密切接触来实现。清理其中的每一个要素,而且用率真、谦虚的态度对细枝末节都重新进行调整、修改。一个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不好,是因为这个企业的人没有亲近产品,没有在悉心地照料产品中听见‘产品的私语’。对产品的现场,重新进行审视、体察、贴心、倾听。这样的话,就可以听见神灵的声音。现场产品传来喃喃细语告知我们解决问题的决窍——这样试试如何?”
记者:有人认为不管儒教,佛教,适合个人的修心养性,但不利于组织,不利于群体的进取心,竞争力。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稻盛和夫:“如果想把企业经营得非常出色,那么企业领导人必须是佛教和儒教中特别提倡的品格高尚的人。如果企业领导人私心很重,极其利己,只想自己获利,这样的人,若欲望强烈、有进取心、拼命努力,一时或许也可能经营出色,把企业做得很大。但因为他持有的哲学的层次很低,最终会把整个组织引向失败。所以我认为佛教儒教不仅适合于提升个人的品格,也适合于成为组织领导人的哲学,运作大企业的领导人更需要佛教儒学中的优秀的思想。“
以上这些稻盛和夫以具有宗教和神秘主义色彩的话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他的管理哲学和生命观点。稻盛认为,人的生命包括肉体和灵魂(精神)两个方面,而人的灵魂更能体现人的本质。人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怎样将自己的灵魂变得更为纯洁,更为美丽,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幸运和灾难、成功和失败,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不过是上苍给我们的“磨练灵魂”的机会。利用这样的机会,磨练灵魂,或者叫“净化心灵”、“纯化心灵”、“深化心灵”、“提高人性”、“提升人格”等等,这就是人生的目的。再换一种说法,人生的目的在于“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因为只有心灵纯洁、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辈子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这就是稻盛“敬天爱人“的“利他经营哲学”的根基。因为利他哲学应顺了宇宙的根本规律,所以人助天助,它不仅让稻盛自己人生的每一刻活得充实,活得精彩,让自身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也是稻盛事业长盛不衰、人生幸福美满的根本原因。
稻盛和夫不断著书立说,通过《活法》、《干法》、《阿米巴经营》、《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的实学》等系列著作,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和人生哲学得以广泛传播。中国学者季羡林曾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1983年7月,稻盛和夫成立了旨在学习企业经营的“盛友塾”,有助于塾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经营学”。1988年12月,盛友塾正式改名为“盛和塾”,迄今为止,盛和塾已在美国、巴西和中国设立分塾。塾生们的经营业绩,最能说明盛和塾快速发展的状况。据说,已有100余名塾生的企业成功实现上市,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孙正义创立的软银公司。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就是灵魂的修炼场,他虽已近耄耋之年,但依然孜孜不倦地在提升心性之路上前行。 edited by francis on 2/24/2014
|
|
0
• 固定链接
|
|
Powered by
Jitbit Forum 7.3.5.0
© 2006-2011 Jitbit Software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