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2014
Allisone Moderator Posts: 166
|
许嘉璐:别跟老年人“较真” 资料来源:《讲刊》 作者: 许嘉璐 时间: 2014-01-14
许嘉璐,生于1937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当代训诂学家、语言学家,现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院长。
我今年75虚岁,所以谈老年养生应该是现身说法。我先讲几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西班牙。一位孤独的老太太被他的外甥发现,已经在她的公寓死去九个月了。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今年一月份。我陪着朋友游览漓江,在阳朔上岸后,看到了两个牵着手从商店出来的爱尔兰老太太,她们看到我们一群人非常高兴,和我们打招呼说话。这是在西方发生的两种极端,一种孤独,死了都没有人知道;另一种结伴而行,到万里之外的中国旅行,见到了中国人还主动交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两个故事很好地解释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处境。过去曾经有这样的说法:“美国这种国家,是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场。”爱尔兰这两个老太太属于突破“老年人的坟场”。在工业发达、技术发达、财富高度积累的国度并不能避免老年人问题,而这些老人,是应该得到我们同情的、关爱的。
第三个故事不久前发生在北京,有一位老先生,孩子不在身边,老伴前几年去世了,就找了个保姆。这个保姆对老先生照顾得非常尽心。后来,老先生觉得他离不开这个保姆了,就要和保姆结婚。可结婚一年之后,老先生就要离婚,法院在调解过程中,问他为什么要离婚,他当场朗诵了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说钱都在保姆那里,自己没钱。但是保姆告诉法官,钱原来都在老先生那里,可是他并不会买东西,现在虽然保姆管钱,但钱都是花在了老先生身上,每一笔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最后法官问他怎么样才能不离婚,老先生说,每个月给我一千块钱。法官又问你要一千块钱干什么?老先生说,置办点家当,买把太师椅,买点好茶叶享受一下;每个月的钱放抽屉里,将来生病了,先用这个钱,再用保姆身上的钱……
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因为这个老人,有可能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的明天。人一到七十五岁,大脑不可避免地要退化萎缩,就变成了老小孩。这个可爱而可笑的老人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缠着爸爸妈妈,看到这个也要,看到那个也要,但他根本不会买东西,要了就满足了。这个故事最后是一个喜剧结局,这是介于前面两个故事中间的一个结局,既没有因为孤独而去世,也没有结伴去国外旅游。但老先生这个处境,更需要关怀。
第四个故事是我的。我是典型的空巢家庭,儿、女、孙都不在身边。因此,在那一年春节晚会上,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的时候,我和我的老伴都哭了。真的,像我们,不需要儿女做什么贡献,只要“回家看看”。但是,当一个人在事业爬坡的时候,或者达到了事业顶峰的时候,常常忘了过去和未来,只关注现在。他们常常对老年人不理解。
例如,当老人的身体衰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莫名的不安全感。这个在中年人看来是很奇怪的,但没办法,老人自理能力减弱之后,自然会产生这种想法。还有一点,老年人需要说话,没事去陪老爸老妈叨唠叨唠,不只是对他们心理上的安慰,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一个人说话自己能听到,声带颤动,周围的肌肉都在动,脑子在动,这些就反作用于大脑神经中枢,让大脑中枢的衰老减缓。
西方医学逐渐发现,情绪和心态对健康有直接的关系。西医已经在思考心态、心情、胸怀和健康的直接关系。他们落后于中国两千年,我们在两千年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好的中医在治病的同时,也在治心。
心怎么治?我想首先是自养,要树立需求和追求,更重要的是让老年人有一种信仰。凡是信仰的东西,都是永不可达到的。现实中,有的老人信佛,有的老人信道教。作为儿女,不要去阻拦。因为正经的宗教都是引人向善的。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是按照儒家思想去做,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老人都能接受,推己及人。
儒家的东西并不高深,可以用世俗的生活去体验,追求人性的完善。所谓信仰,就是对做人的道德、人品、胸怀的无穷尽的追求。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怀、胸怀和思想的高度。
养心的另一方面是“社养”,就是社会共同帮助老年人养心。最小的社会就是家庭,所以我说要对中年人进行普及养生、保健知识,中年人有儿女,只要中年人做好了,孙子辈也会跟着。
-- "Practicing virtues is to keep a kind heart, speak kind words, and do kind acts to benefit others. "
|
|
0
• 固定链接
|
|
Powered by
Jitbit Forum 7.3.5.0
© 2006-2011 Jitbit Software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