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最近的话题 最近的帖子 搜索 faq  


注册 | 忘记密码   open id
Messages in this topic - RSS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四川话里的锤子与雄起

今日谈
|
10/22/2013

quyongmail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川人甲领其外国友人乙到其熟识的面店,吃面条当早餐。店小二因知道其喜欢吃什么佐料什么臊子的面,故只问其吃二两还是三两。甲说,二两。嗯,锤子!还是来三两算了!店小二问外国友人吃什么面?乙说,跟他的一样,也来三两锤子面!可以想见,他这一回答使举座食客及店小二笑安逸了,捧腹弯腰不一而足。

“锤子”的声名在四川早已妇孺皆知,不劳多说。此词川人互相之间大都会心,但要把它说清楚明白,却非易事。川人甲在这里所说的“锤子”,意为“算了”,且有加重决定的语气与意味。而外国友人乙显然以为“锤子”在这里代表包括臊子在内的打底的佐料。“锤子”之意在四川话中用途滋多,非常广泛,似乎还没有研究者专文讨论过。大约是不太雅驯的缘故,我也只能稍举几例以概其余。“锤子”常作四川男人阳具的别称,比如说“你以为你长着个锤子,就算是男人了嗦”。作为典型的川骂词汇之一,其一般都表明强烈的愤慨及否定之意,例如“公安局为啥事抓你呢?锤子事!红不说白不说就把老子抓进去了!”

由我老师张一舟先生等人所主编的《四川方言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除了包含“锤子”以上二例之意外,自然也未做到应尽量罄尽该词之词义的编纂原则。“锤子”的强烈否定之意的确比较普遍,如说某人“就是个锤子人”或“他就是锤子”,在否定之外亦含轻蔑之意。但理解“锤子”在川语中的使用,一定要看它所处的语境。有些语境也并非都是强烈否定,甚至少有愤怒、轻蔑,倒有几分哥们儿亲近之意。“你这个锤子人哦,说三点钟到,却六点钟才来,把我等惨了!”真正浸淫于四川话中的人,就像活在水中的鱼,是能分辨其细微差别的。而外人则可能只知道“锤子”比较固定的骂人之意,初遇外地人就说“你个锤子人哦”,则十分可能翻脸。

“锤子”与另外一句“龟儿子”的川骂之广泛使用同理,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有次四川的公交车发生火灾后,发现没有配锤子。由此有网友编了如下央视记者采访的段子:“记者:车上有锤子吗?幸存者:有个锤子!记者:有锤子?你们怎么不用来砸窗子呢?幸存者:莫得!有个锤子的锤子!记者:什么?还有两个锤子?幸存者:哎呀,有个铲铲!记者:铲子?那也可以用来砸窗啊!幸存者:砸个锤子的窗子!记者:是砸窗子不是砸锤子……幸存者:哎呀我跟你说个锤子!”实指的锤子和否定及骂人之“锤子”搅在一起,彻底使双方的交流无法进行下去。虽是极端之例外,但可以想见“锤子”作为方言的微妙之处。

07年在下毕业二十周年同学会,搞得颇为闹热——“闹热”即为“热闹”的倒装,“鸡公鸡母”为“公鸡母鸡”之倒装,对普通话的倒装是四川方言的一个特点——最牛的是几十位同学坐在敞篷车上,喝着酒唱着歌沿成都市主干道的夜游,几乎成了这个时代空前绝后的“壮举”。但更好玩的是,同学们照像时喊的不是喊大家所熟知的“茄子”(西人照像时普遍喊“cheese”,中人则喊“茄子”,大约开口说出这两词汇时就呈“笑意”之形状也),包括外省人在内同学们集体齐喊“锤子”,开怀不已,这当属于“锤子”使用范围之新创也。在可以想见的将来,说不定川人照相时会逐渐喊“锤子”而不名“茄子”,俨然成为一景。

但八七年版的《四川方言辞典》里却缺“雄起”,由此可见颇有研究的学者要想罄尽四川方言,那也是相当难的。“雄起”的全国性影响得缘于九十年代中期的全国足球联赛,重庆人率先喊出“雄起”来为主队加油,随即遍布整个四川。且是唯一与京腔“加油”,在传播效果上有相当抗衡能力、并且响彻全国的方言。事实上“雄起”在此之前,也广为川人所知,它也与男女性事有关,不知何故学者未将其编进字典里。其实“雄起”不比“锤子”不雅,针对有人谓“雄起”之不雅,吾蜀学者流沙河先生举“雌伏”与其相对,来解释其如何久远及雅致。事实的确如此,《古微书》辑汉纬书《尚书帝命验》载:“有人雄起,戴玉英,履赤矛。”清人昭梿《啸亭杂录·善待外藩》:“蒙古生性强悍……虽如北魏、元代皆雄起北方者”,二例都有崛起之义。至于何时有川人关于男女性事之“雄而起之”之义,则待考。

最接近流沙河先生所谓“雄起”对“雌伏”之说的,当属《东观汉记·赵温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两位屡试不第的晚唐诗人温庭筠和罗隐,都用“雌伏”来抒发其不能“雄起”的愤懑之情。如温庭筠在《病中书怀呈友人》一诗里说:“鹿鸣皆缀士,雌伏竟非夫”, 罗隐《旅舍书怀寄所知》一诗道:“道从汨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沉。”吾友郭玉闪兄在微博上的自我介绍里说:“天地浩然有正气,雌伏于穷巷之间,雄起于青萍之末,温养之功,只在吾人。”可见雄起之多用常用,但雄起多书面义和精英义,民间和世俗社会之男女性事义,终未见于典籍之记载,表明文化精英之有意遗弃,实在是一件憾事。众所周知,并非只有民主、平等、自由等高尚词汇才有传播能力,事实上人类文明中污言秽语的传播力一点都不弱,而成为人类文化中的一道风景。巴蜀文化中值得深究的污言秽语不少,特举二例作为引玉之砖。

2013年10月2日于成都
0 固定链接
|

论坛首页 » 今日谈 » 四川话里的锤子与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