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2013
quyongmail Administrator Posts: 13134
|
不该让孔子为儒家文化背黑锅 2013-07-07 14:33:39
一谈到儒家文化,人们总会想到孔孟之道,一直认为是孔子创造了儒家文化。而许多国人之所以有浓厚的儒家文化情结,总想复兴儒家文化,根源就在于他们认为儒家文化就是孔子的思想,而孔子则是一个至今仍在世界上有巨大影响力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实,孔子只是儒家思想流派的创始人,而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 上升为官方哲学,变成儒家文化的,是董仲舒。董仲舒的儒家理论体系已经吸收了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与孔子的儒家思想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 所以最后才成为统治中国人2000年的官方文化。这种儒家文化使中国人成为愚忠愚孝的奴隶、成为口是心非的伪君子等种种恶果,并由此导致了中国在近代以来 的顽固、愚昧和落后,却全部算在了孔子的身上,实在是有些冤。 把儒家思想与儒家文化混为一谈,这是一个由于对文化本质缺乏了解而产生的相当错误的认识。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使许多国人不想否定儒家文化,反而想继承弘扬早已死去的儒家文化。 思想、理论和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 念。虽然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以一定的思想、理论为基础的,或者说一种社会文化本事就是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但并不是任何思想、理论都可以成为文化,相 反,只有极少数思想、理论才能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比如只有中国古代的和近代社会的儒家理论、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理论、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现代欧美国家的自由民主理论等,这些极少数的思想理论体系才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用于指导一个社会生活实践的文化。历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思想家的思想、理论都没能成为社会的文化。文化不是一般的思想理论,而是一种被一个社会的大众所认同(不管是主动认同还是被动认同)、用于指导规范大众生活思想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有诸子百家,但多数没能 成为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中国文化,只有儒、释、道三家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部分,其中佛教还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外来文化,是因为这三家思想在中国人的现实 生活中发挥了作用。佛教和道教只是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发挥了作用,而儒家思想则对人的政治、经济和精神生活都发挥了作用,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所以人们常 把中国文化称为儒家文化。所以必须分清作为思想理论的儒家和作为政治实践理论的儒家,或者说必须分清儒家思想流派和儒家文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作为哲学思 想体系和学术流派的儒家,主要以文本的形式存在和作用于学术界;只有作为政治实践理论的儒家,才真正作用于中国社会2000余年,这种思想理论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才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儒家文化。 分清了上述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很清楚,孔子无疑是儒家思想流派的创始人,但并不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让儒家思想被社会最高管理者所认同,并成为指导和规范大众社会生活的统治思想 从而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的人,是在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300年之后的西汉大儒董仲舒。正是董仲舒将儒家思想发展为一个完整的适应社会治理需要的理论体系,并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理论作为官方哲学和唯一的统治思想,从而成为了统治中国2000年的主流文化。 孔子的学生很多,其“仁政”思想也相 当吸引人,称得上博大。为何周游列国也不被诸侯君王所采纳,在秦朝和汉初也不被帝王接受?主要在于孔孟的思想有两大缺陷:一是太现实,没有神话统治者。孔 子是敬鬼神而远之,只要求统治者要行仁政,对百姓要仁慈,并没有论证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天,没有美化统治权力的合法性;二是要求以德治国,这不利于统治者 的专制和铁腕治国。 而董仲舒则综合吸取了诸子百家、特别是道家、阴阳家、法家等的思想,填补了孔孟思想的两大缺陷,创造了一个便于进行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新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系。董仲舒儒家理论的核心不再是“仁”,而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三纲五常”。 公元前134年, 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汉武帝连问三策,董仲舒连答三章,对汉武帝的治国困惑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解答,最终使汉武帝信服,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将儒家思想提升为官方哲学和专制政权的统治思想。董仲舒与汉武帝的三次对答围绕天人关系、黄老无为和孔孟有为的问题、黄老尚质与儒学尚文问题、任 德任刑问题、教育和选举问题等议题展开,被成为《天人三策》或《举贤良对策》。 董仲舒的思想反映在《春秋繁露》一书 中。其出发点是为汉武帝的中央集权专制等级统治提供一套理论体系。他从“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出发,认为天是万物之主,皇权来源于上天的安排。要治理天下 必须要顺应天意,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法天而立道”,“上承天之所为(天道),而下正其所为(人事)”。什么是天道?董仲 舒认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天道有阴阳,人间有德刑。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也就是说,必须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天下,才合乎天道,才能顺应天意,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持续。要推行德治,统治者就必须先在道德上起表率作用,正己,然后才能以道德教化天下民众。“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那么,用以正君民,教化百 姓的道德是什么呢?董仲舒从孔子的定名份、讲礼节、教化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三纲五常”的道德思想。他认 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 从。亦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 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仁、义、礼、智、信“五常”是 “三纲”的具体化,是用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是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关系行为准则。这样,董仲舒就建立了一个“天人合一” 的适应皇权专制等级秩序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即皇帝受命于,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在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 根据董仲舒的儒家理论体系,以“天人 感应,君权神授”为起点、上下尊卑、任命服从为基本原则,以“三纲五常”的道德为基础,中国社会就建立起了一个家国一体的宗法等级专制社会。“三纲五常” 和名教观念,为历代专制王朝所维护和提倡。到了宋、明时期,“三纲五常”被理学家们提升到“天理”的高度,要人们控制一切欲望,严格按“三纲五常”的要求 做人。不仅如此,“三纲五常”作为专制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还被写进每一个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创立的儒家文化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在此后的2000年中一直成为历代专制王朝的统治思想,构成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从孔孟的儒家学说到董仲舒的儒家文 化,理论体系的核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中庸”、“大同”、“民贵君轻”,而董仲舒儒家理论体系的核心则是君权神授、“天 人感应”、“三纲五常”,仁政只是成为一个表面的要求。后来儒家文化演变成为用于愚昧和禁锢人们思想的礼教,成为一种“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 虚伪的道德,中国人被塑造成为逆来顺受、奴颜婢膝 的奴才和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伪君子,实际上与孔孟思想没多大关系,主要是董仲舒儒家思想发展的结果。 所以要算儒家文化的造成中国人虚伪的劣根性账,不应该算到孔孟头上,而应该算到董仲舒的头上。正所谓成也董仲舒,败也董仲舒,正是董仲舒使儒家思想上升为统治思想和统治中国人2000年的主流文化,同时也使儒家文化最后走向极端,成为一种禁锢人的思想、使中国人充满奴性的伪道德,并成为中国近代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目前国人普遍不承认儒家文化的核心是 “三纲五常”,一些人还想复兴儒家文化,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弄清儒家思想与儒家文化根本区别。所以他们只去读孔孟,而很少有人去认真研究董仲舒,更没人主张复兴董仲舒的思想了。 edited by francis on 7/9/2013
|
|
0
• 固定链接
|
|
Powered by
Jitbit Forum 7.3.5.0
© 2006-2011 Jitbit Software公司简介